更
漏
子
(
其
一
)
亸
吟
鞭
,
欹
醉
帽
。
行
尽
关
山
古
道
。
霜
满
地
,
水
平
田
。
雁
儿
声
在
天
。
北
沙
门
,
南
浦
岸
。
望
得
眼
穿
肠
断
。
桐
树
巷
,
梦
云
楼
。
玉
儿
应
也
愁
。
写景
怀古
思乡
思念
边塞
具体分析:
译文
我低吟着诗鞭,微醺中带着醉意,斜戴着帽子。走遍了关山古道。霜铺满了地面,水平如镜的田地延伸到远方。
天空中传来大雁的鸣叫声。我站在北沙门和南浦岸边,望着远方,眼神迷离,思念之情让人心碎,盼望到极点。
走在桐树巷里,想到梦中的云楼。那里的玉儿(可能是指心上人)也一定在忧愁着。
赏析
这首诗名为《更漏子(其一)》,出自宋代诗人石孝友之手。首句“亸吟鞭,欹醉帽”描绘了一个行者在寒风中以鞭指路,头戴破帽的萧瑟景象,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怀。接着,“行尽关山古道”表明诗人途经关山一带的古老道路,这里的“关山”可能是对遥远古道的一种拟人化描述,也增添了一份岁月沧桑之感。随后,“霜满地,水平田”则描绘了秋末冬初大地覆盖着薄霜,而平坦的稻田中水光闪烁的情景,显现出一种萧瑟而静谧的自然景象。“雁儿声在天”中的“雁儿”指的是大雁,它们的鸣声在空中回荡,增添了一份行者的孤独感。紧接着,“北沙门,南浦岸”可能是诗人所处之地的具体位置描述,也许是在叙述一段旅行经历。“望得眼穿肠断”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片景致时的心情,仿佛目光穿透了世间的一切,而内心却又因思念或怀念而感到痛楚。最后,“桐树巷,梦云楼。玉儿应也愁”中“桐树巷”可能是诗人所居之地的名字,“梦云楼”则可能是诗人的住所名称,或是一种虚构的空间。而“玉儿”通常指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这里的“玉儿应也愁”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共鸣,玉儿亦如诗人这般感到愁绪难排。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建筑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行者内心世界的揭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传递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石孝友
152首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南宋词人。生卒年。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