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寿
亿
写景
赞美
哲理
怀古
抒情
圣德赞颂

译文

上天为万物之主,是伟大君王的宗子,天命赋予其职责。
上天能生养万物,但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君王有责任治理人民。
生命需要养育,死亡需要归宿。没有君王,谁来成为人民的主宰和依靠呢?
回想过去文王的仁政,恩泽遍布,使枯骨得以掩埋。这是王道政治的一部分。
时代衰落,风俗败坏,治理不能遵循古法。虚文虽存,但实际政治却难以看到。
人民流离失所,困顿不堪,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和掩埋。下层人民的生活困苦,甚至连蝼蚁都不如;而上层社会的人却如鸢鸱般横行霸道。
我皇圣明神武,心中充满大爱,惠及孤寡。安抚饥饿的百姓,使其安居乐业。
想到那些已经死去的人,他们的尸体被遗弃在野外。谁又会同情和悲伤呢?他们被掩埋在草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无论是阴雨还是霜月,死者的冤屈之语和哀鸣之声都仍在继续。我们的君主如同神明一般,难道不会为他们感到悲痛吗?
天地虽然伟大,但或许缺乏仁爱之心。然而我皇的一念之间,却能扭转乾坤,造福百姓。
君主召来司徒(古代官职),命令他测量土地。确保所有死者都能得到妥善的埋葬,不得懈怠。
君主又召来宗伯(古代官职),命令他详细咨询并执行相关事宜。确保所有死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安葬和纪念,不得遗漏。
看那王郊的土地肥沃,墓地和坟墓都经过精心规划和布置。
成千上万的劳工如云般聚集,万锸如雨般挥舞。他们互相鼓励,努力工作,用畚箕和筑土工具进行劳动。
房屋像殿堂一样宏伟,工具像木坊一样精致。墓地高耸相连,像山峰一样壮观。
对于孤儿、烈士、士人、旅人等,都是依此安置和寄托的地方。
这种凄凉悲伤的氛围仿佛告诉死者他们有所依托。即使土地枯竭,他们仍然心怀感激之情。
周文王的仁政是显而易见的,他善于推己及人。他的恩泽广泛地覆盖了整个国家。
皇恩浩荡,遍及四海八荒。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又怎能不感到庆幸呢?
上天的和气充满四方,使动植物都得到了休息和恢复。人民也安居乐业,不会早逝或遭受天灾。
宇宙清净肃穆,没有灾害和祸害。各种妖邪之物被隐藏消灭了,各种福祉都降临了人间。
虽然不能补天救世,但百神效法天地之灵气,左右拱卫着皇恩浩荡的君主。
恭敬地叩拜圣明的君主,祝愿他长寿万代!

赏析

此诗颂扬明朝嘉靖皇帝的圣德,表达了对皇帝施行仁政、关注民生、救济贫苦百姓的高度赞扬。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皇帝如同上天一般,赋予万物生命与责任,强调了帝王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诗中提到“大君宗子”,即指帝王作为国家的宗主,承载着上天赋予的重任,需要关注民众的生存状态,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归宿。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文王之德,强调了当世社会的衰败和道德的沦丧,以及皇帝在这一背景下展现出的圣明与仁慈。皇帝被赞为“吾皇圣神”,心怀大造,不仅关注现世的贫困者,还特别关心那些已经去世但未得到妥善安葬的人。他下令召见司徒和宗伯,指示他们负责大规模的墓葬工作,确保每一个灵魂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安息。这种行为体现了皇帝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传统的重视。诗中还提到了皇帝的仁政惠及了所有阶层,包括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们。通过大规模的墓葬活动,不仅解决了死者安葬的问题,也展现了皇帝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道德的倡导。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皇帝圣德的崇高敬意,祝愿其长寿万年,寓意着皇帝的德行如同天长地久,影响深远。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仁政和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