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中
避
乱
怀
故
园
亲
友
念
得
馀
生
愧
饭
蔬
,
力
田
重
忆
故
人
初
。
巢
云
尚
累
牵
鸡
犬
,
饮
谷
犹
能
与
鹿
徂
。
五
月
雨
深
松
阁
梦
,
兼
旬
烽
断
莞
城
书
。
三
都
正
是
愁
珠
玉
,
桑
里
贫
交
草
满
闾
。
思乡
怀旧
写景
山水
战争
避乱
情感
友情
节令
夏天
写实
译文
我如今余生依旧感激粗茶淡饭,回想起耕田的岁月,又想起当初的故人。
即便云游四海,我也常常牵挂家中的鸡犬,而吃谷物的生活,我仍能与鹿相伴前行。
五月的雨水浸润了深深的松林,使得阁楼的梦境变得浓郁,长时间的战火阻断了我与莞城的书信联系。
三都之地正因忧愁而缺乏珠宝玉器,而我这个贫寒的友人只能居住在草满的巷子里。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张穆所作,题为《山中避乱怀故园亲友》。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山中避乱时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深切怀念之情。首联“念得馀生愧饭蔬,力田重忆故人初。”诗人感叹自己余生可能只能以素食度日,内心充满愧疚,同时回忆起当初努力耕作的情景,似乎在感慨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颔联“巢云尚累牵鸡犬,饮谷犹能与鹿徂。”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鸡犬比作云中的巢穴,与鹿一同饮谷,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身处山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颈联“五月雨深松阁梦,兼旬烽断莞城书。”五月的雨水深沉,诗人仿佛在松阁中梦回,而连续十天的烽火已断绝了与莞城的书信往来,这一联通过季节的变换和战争的背景,展现了诗人避乱山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外界信息的隔绝感。尾联“三都正是愁珠玉,桑里贫交草满闾。”“三都”可能是指三个重要的城市或地区,此处借指诗人怀念的故乡及其繁华景象。然而,在这避乱的山中,诗人却只能面对贫穷的现实,与乡间的草木为伴,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美好回忆的哀愁,以及对当前困苦处境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深深思念。
张穆
334首
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猜您喜欢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岁晏同左生作
唐·韦庄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唐·郎士元
白蘋楚水三湘远,芳草秦城二月初。连雁北飞看欲尽,孤舟南去意何如。渡江野老思求瘼,候馆郴人忆下车。别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书。
江南好·寄海升六弟
清·张秀端
长相忆,三楚旧游时。一舸倚蓬看碧岫,双柑携酒听黄鹂。绕膝共娱嬉。
柳含烟·柳
明末清初·屈大均
青青眼,忍看人。人别人离不管,更将烟雨湿残春。与罗巾。红恨绿愁消欲尽,枝上无多风信。一相思作一垂丝。断肠时。
新念别/夜游宫
宋·贺铸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同蒋心余彭芸楣游北兰寺
清·杨垕
无数征帆向马当,龙沙北去树苍苍。去年君亦他乡客,此日谁倾地主觞。野渡春风归鸟雀,寒山返照下牛羊。赞公去后风流尽,依旧閒云销竹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