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秋景
咏物
节气
情感
抒情
地点
西园
写月

译文

淅淅的风声中,树叶还未凋落,秋分的季节里,残存的景色显得萧条冷清。
禾头上的稻穗无耳(成熟)的时候稍微有些干旱,而蚊子口中分泌的唾液像花一样,毒性逐渐减弱。
铜钱落入嫩苔覆盖的地面,陈旧的阁楼显得格外安静。字迹横行如宾雁飞翔,楚天辽阔遥远。
在西园举办的宴会尤其适合在夜晚进行,坐在那里可以欣赏到月亮从丽谯(可能是指建筑)上空经过的美丽景象。

赏析

这首宋朝韩琦所作的《庚戌秋分》诗,描绘了秋分时节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季节感和淡淡的忧郁。首联“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轻拂、落叶未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寂寥的氛围。秋分之后,自然界的景象开始呈现出萧瑟之态,诗人通过“自萧条”三字,将这种由内而外的凄凉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颔联“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消”,进一步深化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现象。在轻微干旱的环境下,稻谷尚未成熟,而蚊虫的毒性也逐渐减弱,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着秋季特有的宁静与平和。颈联“钱迸嫩苔陈阁静,字横宾雁楚天遥”,则转向对静态景物的描写。嫩苔在静谧的阁楼中蔓延,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而远处的天空中,大雁一字排开,飞向遥远的南方,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蕴含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思念。尾联“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收束全诗,将情感引向更深的层次。在西园的宴会上,夜晚的圆月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照亮了宴会的场景,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月光下的丽谯(高大的城楼)似乎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分时节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画卷,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淡淡的忧愁与对过往的怀念。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