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
直
二
阕
(
其
二
)
章
沟
传
漏
过
三
更
,
霜
压
寒
威
特
地
生
。
苦
恨
回
环
窗
外
铎
,
几
番
幽
梦
不
教
成
。
写景
冬日
怀乡情
思梦
愁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馆舍中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景象,以及诗人因外界环境影响而难以入眠的心情。首句“章沟传漏过三更”,以“章沟”点明地点,暗示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时间已经到了深夜三更时分。“传漏”即传递时间的更鼓之声,通过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时间缓慢流逝、夜深人静的氛围。次句“霜压寒威特地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肃杀。霜的降临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冷冽感,也使得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寒意。这里的“特地生”强调了这种寒冷是特别显著、不容忽视的,为下文诗人难以入眠的情境埋下了伏笔。第三句“苦恨回环窗外铎”,将注意力转向了外界的声音——窗外的风铎声。风铎,即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的声音。然而,在这个寂静的夜晚,这样的声音却成了诗人难以忍受的干扰,表达了诗人对这声音的“苦恨”,即深深的厌恶和无奈。这不仅是因为声音本身,更因为这声音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使他无法进入梦乡。最后一句“几番幽梦不教成”,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尝试后,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外界的干扰所困,无法实现那几番想要实现的“幽梦”。这里,“幽梦”既可理解为深邃、美好的梦境,也可象征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愿望或理想。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夜馆舍中独特的环境氛围,以及诗人因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复杂心情,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宁静与梦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岁暮舟居卧病怀寄金陵和上人
宋·贺铸
野泊岁云暮,念归期正赊。津童为过客,商舶是邻家。雪密鱼依罧,潮回蚌委沙。南州人健否,不寄早梅华。
饯中书侍郎来济
隋末唐初·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其六)
宋·释道潜
草蔓行将溃茂,菊英稍稍敷金。南浦愁窥去燕,海山莽苍云深。
华城西北雉堞最高崔相公首创楼台钱左丞继种花果合为胜境题在雅篇岁暮独游怅然成咏
唐·白居易
高居称君子,潇洒四无邻。丞相栋梁久,使君桃李新。凝情看丽句,驻步想清尘。况是寒天客,楼空无主人。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迢遰青门有几关,柳梢楼角见南山。明珠可贯须为佩,白璧堪裁且作环。子夜休歌团扇掩,新正未破剪刀闲。猿啼鹤怨终年事,未抵熏炉一夕间。
鳌峰闽佳处近辅益之境益奇赋此
明·林俊
荒荒人世一微尘,四极坤元老化身。混沌当年良未死,参寥从此重翻新。云天漏下日三足,雪浪吹来海万鳞。莫漫仙流访蓬岛,纪纲物象镇全闽。
送戴处士还卢州
宋·韩维
早识浮生妄,欣陪达士游。观心非本有,于法尚何求。煮茗林间寺,题诗湖上舟。还嗟别后夜,风雪拥貂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