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答
提
举
王
郎
中
病
质
衰
来
百
事
慵
,
遗
荣
心
欲
企
高
踪
。
疲
驽
向
老
知
无
用
,
圣
德
矜
愚
谅
有
容
。
筋
力
岂
能
誇
矍
铄
,
林
泉
终
幸
养
孱
庸
。
东
篱
秋
晚
黄
花
盛
,
陶
令
思
归
兴
愈
浓
。
抒情
怀旧
养生
自然
秋景
陶渊明赞歌
养生之道
赏花
菊花
疾病感悟
译文
病弱的身体日渐衰弱,万事都变得慵懒无力,但我仍心怀遗世之志,期望能追寻前人的足迹。
我明白随着年纪的增长,像疲弱又笨拙的我将渐渐变得无用,但我相信圣明的君王会怜悯我们这样的愚笨之人,给予我们宽容。
我的体力和精力已无法与年轻人相比,但我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山林泉水的环境中,过上安逸的生活。
尽管已是秋日晚间,东篱边却黄花盛开,这让我想起归隐的陶渊明,心中思归之情愈发浓厚。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次韵答提举王郎中》,通过诗人自述身体状况和内心情感,展现了其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淡泊态度。首句“病质衰来百事慵”,描绘了诗人因身体状况不佳而感到疲惫无力,日常事务都变得懒散。接着“遗荣心欲企高踪”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的愿望。这种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疲驽向老知无用,圣德矜愚谅有容”两句,诗人以年老体弱的马匹自比,暗示自己已不再适合在官场上发挥作用,但同时相信圣明的君主会宽容对待愚笨之人,表现出对君主仁德的信赖与期待。“筋力岂能夸矍铄,林泉终幸养孱庸”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即使身体不再强壮,也希望能在山林之间得到安宁与修养。这里“林泉”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养孱庸”则是指在自然中得到心灵的滋养与平静。最后,“东篱秋晚黄花盛,陶令思归兴愈浓”引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秋天晚景中菊花盛开的景象激发了他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