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阳
台
今
夕
鹣
鹣
,
明
朝
燕
燕
,
挑
灯
絮
语
秦
邮
。
陇
首
芳
梅
,
暗
香
不
到
扬
州
。
一
条
灞
水
清
于
剑
,
问
可
能
、
割
断
离
愁
。
话
前
游
。
和
靖
姻
盟
,
是
几
生
修
。
红
闺
渲
染
伤
春
稿
,
笑
鹤
声
天
上
,
一
一
能
偷
。
月
淡
天
低
,
心
睡
陇
水
东
流
。
美
人
胎
息
花
之
画
,
玉
田
词
、
重
上
矾
头
。
卷
帘
钩
。
纵
有
斜
阳
,
未
碍
登
楼
。
闺怨
情感抒发
梅花
春天
怀念往昔
译文
今夜我感到像是比翼鸟的相依,而到了明天又像燕子般飞翔。在秦邮这个地方,我挑灯夜谈,倾诉心声。
远方的陇首之地,芳香的梅花盛开,但它的香气却无法飘到扬州。
灞水清澈胜过剑锋,但我不知道它是否能割断离愁。回忆起以前的游历。
和靖的婚姻盟约,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在红闺中,渲染着伤春的诗稿,笑看鹤声在天上飞翔,似乎每一声都能偷走一些东西。
月亮暗淡,天空低垂,我的心像随着陇水向东流去。
美人的气息就像画中的花朵一样,她的玉田般的诗词再次登上矾头。卷起帘子,挂上帘钩。
即使有斜阳的余晖,也不会妨碍我登楼远望。
赏析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樊增祥所作,词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深情而幽怨的画面。开篇“今夕鹣鹣,明朝燕燕”表达了词人对眼前伴侣的深深眷恋,如同鹣鲽情深,又似燕燕双飞。接下来,“挑灯絮语秦邮”描绘了夜晚两人在灯光下低声细语的情景,秦邮寓意远方的书信,暗示着分离的苦涩。“陇首芳梅,暗香不到扬州”借梅花的幽香未能抵达远方的扬州,象征着词人的思念无法传递给远方的人。随后,“一条灞水清于剑”运用了比喻,灞水的清澈比剑还要锐利,暗示着离愁之深重。“话前游”回忆过去的游历,而“和靖姻盟,是几生修”则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和对长久相伴的期盼。下片转而描绘闺中女子的伤春情绪,“红闺渲染伤春稿”写出女子因春色而感伤,鹤声“笑”中带泪,更显凄凉。“月淡天低,心睡陇水东流”进一步渲染了心境的孤寂,仿佛连天地都在共鸣着她的哀愁。然而,词人笔锋一转,“美人胎息花之画,玉田词、重上矾头”,借美人创作的画卷和诗词寄托情感,表达对艺术的寄托与慰藉。结尾“卷帘钩。纵有斜阳,未碍登楼”以卷帘的动作和夕阳的余晖为背景,虽然有离愁,但并未阻碍词人登楼眺望,展现出词人坚韧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感慨。
猜您喜欢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春归怨·越调
宋·周端臣
问春为谁来、为谁去,匆匆太速。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争知也被韶华,换却诗人鬓边绿。小花深院静,旋引清尊,自歌新曲。燕子不归来,.....
杂诗三首(其三)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丑奴儿·春情
清·沈榛
芳菲落尽春将暮,片片飞红。穿透帘栊。几度莺声向晓风。雕栏徒倚情无极,睡眼朦胧。暗锁眉峰。撩乱晴丝拂槛慵。
一溪
金·段继昌
一溪流水走青蛇,春在江边渔父家。竹外寒梅看欲尽,清香移入小桃花。
孤鸾·闺忆
清·佟世南
孤鸾惊见。叹黛妒愁眉,粉悲瘦面。凝立墙头,分付一年春怨。懊恨东君相促,把韶华、尽归莺燕。况复轻帆别后,有许多肠断。更那堪芳信天涯远。纵梦到江南,一霎还转。淮水春来涨,抵相.....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