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
申
元
日
大
雪
二
日
立
春
晴
景
豁
然
春
宴
有
作
白
雪
青
天
映
日
红
,
楼
台
高
下
玉
山
中
。
盘
蔬
晓
送
冰
丝
脆
,
钗
杏
春
生
蜡
带
融
。
北
斗
龙
杓
回
后
夜
,
东
皇
鸾
辂
驾
灵
风
。
何
如
得
接
云
霄
上
,
一
看
烟
花
绕
禁
宫
。
写景
咏物
节日
冬天
写雪
春宴
译文
白雪覆盖的青天映照着红日,高高低低的楼台隐现在玉山之中。
清晨送来的蔬菜像冰丝一样脆爽,春天的钗杏在蜡一般融化的环境中生长。
北斗七星转动,指向后夜的方位,东皇乘坐鸾车驾驭着灵风。
多么希望能接近云霄之上,一览烟花环绕禁宫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日大雪之后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的壮丽与春意的萌动。首句“白雪青天映日红”以对比手法,将洁白的雪花与蔚蓝的天空、炽热的日光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冷冽又温暖的画面感。接着,“楼台高下玉山中”进一步渲染了雪后的静谧与庄严,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纯净的白纱覆盖。“盘蔬晓送冰丝脆,钗杏春生蜡带融”两句则从细节入手,通过早晨送来的盘中蔬菜和装饰品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严冬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准备。冰丝的脆响与蜡带的融化,不仅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北斗龙杓回后夜,东皇鸾辂驾灵风”运用神话元素,将北斗七星与龙杓(古代酒器)相联系,象征着夜晚的轮回与时间的流转;同时,东皇(古代神话中的春天之神)驾着鸾辂(神话中的神兽所乘之车),在灵风的吹拂下,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最后,“何如得接云霄上,一看烟花绕禁宫”表达了诗人渴望置身于更高远的境界,亲眼见证春天在皇宫中的绽放。这种情感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哲思。
张翥
826首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其七)
宋·赵必?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