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智
及
上
人
故
人
远
在
越
江
南
,
何
日
相
寻
过
海
帆
。
少
借
禅
房
一
十
笏
,
全
翻
经
藏
五
千
函
。
寒
炉
拨
火
宜
煨
芋
,
夜
月
裁
诗
定
倚
杉
。
儗
结
愿
香
归
未
得
,
碧
莲
花
老
补
陀
岩
。
怀旧友人
写景
抒情
禅意
读书
冬日
地点
江南
思念
佛理
译文
译文:我的老朋友现在远在越江的南边,什么时候能一起寻找机会共度海上的风帆呢?
译文:在禅房里借来一小块地方,就可以把五千卷的经书全部翻阅一遍。
译文:在寒冷的炉火旁拨弄火苗适合煨煮芋头,而在夜晚月光下创作诗歌时一定会倚靠着杉树。
译文:我曾设想点燃香火却未能如愿,看着碧绿的莲花在补陀岩上慢慢老去。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写给远方友人智及上人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佛法生活的向往。首句“故人远在越江南”,点明了友人所在之地,流露出对远方朋友的牵挂。次句“何日相寻过海帆”则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重逢的急切心情,暗示了友情深厚。第三句“少借禅房一十笏”,描绘了智及上人在禅寺中的生活,禅房简朴,但足以寄托诗人的敬仰之情。接着,“全翻经藏五千函”则展现了智及上人深厚的佛学造诣,以及诗人对其学问的钦佩。“寒炉拨火宜煨芋,夜月裁诗定倚杉”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如围炉煮芋和月下吟诗,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画面,体现了僧侣生活的闲适与智慧。最后两句“儗结愿香归未得,碧莲花老补陀岩”,表达了诗人未能亲自前往拜访,只能以虔诚的心愿寄托于碧莲花,想象智及上人在补陀岩修行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精神世界的深深祝福。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友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佛法的深深敬仰。
张翥
826首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猜您喜欢
顾宁人关中书至(其一)
明末清初·施闰章
卜居从汗漫,作客古长安。抗志遗民在,论交直道难。辋川园里住,华岳掌边看。尚有家山梦,应知关寒寒。
虚上人从淄邑来胶欢然道故上人住青云寺乃余昔年读书处也
清·王士祯
连雨胶河涨,新晴路始开。书凭双鲤至,秋带一僧来。煮茗烟迷竹,谈经月上台。不堪追往事,山径锁荒苔。
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
元末明初·陶宗仪
屋绕芙蓉九叠屏,日长客去掩閒庭。岩花煖傍疏帘落,阶草晴分汗简青。温火试香删旧谱,汲泉煮茗续遗经。江南定有徵贤诏,太史方占处士星。
与客夜登开利寺观鹅亭
明·王问
野寺寒云外,犹传晋永和。逢君非有约,踏月偶相过。废沼水棱浅,荒亭霜气多。怀思倚栏者,书罢独笼鹅。
忆旧游·题陈莲汀铣载书访友图,时余将有赣州之行
清·黄燮清
看凉萍散镜,卧柳阴桥,闲倚孤篷。万卷成书逸,算古怀绵缈,知己难逢。所思路隔秋水,门巷忆芙蓉。借舻雁鸣寒,溪鸥问讯,旧约应通。匆匆。怅迟暮,认嫏嬛福地,翠莽烟重。食尽神仙字.....
北山禅房次危太朴韵
元·张翥
一箪小寄青莲宇,尺土巍临白玉京。名药晒庭分草木,好诗书壁杂真行。劫尘息后心源净,僧腊高来颔雪生。我住巷南师巷北,相过谈到暮钟声。
冬夜(其二)
明·贝琼
岁月悲游子,风尘老腐儒。兵交连北冀,客隐向东吴。草白秦皇道,天清陆瑁湖。昔时游乐处,抚事一长吁。
次韵游宝华寺
元末明初·戴良
失脚江湖鬓欲华,寻僧姑啜赵州茶。卓泉不复闻飞锡,说法空传见雨花。水乐隔林迷梵呗,云衣入户乱袈裟。同游赖有兰台客,时出新诗斗綵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