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金
山
柬
即
休
了
公
八
十
了
公
如
古
佛
,
禅
心
已
久
会
真
如
。
饭
供
南
海
浮
来
钵
,
经
钞
西
天
译
后
书
。
持
咒
降
龙
秋
雨
歇
,
焚
香
迎
客
晚
潮
初
。
此
生
终
拟
依
莲
社
,
犹
苦
尘
缘
未
破
除
。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怀古
赞美
秋天
禅意
地点
金山
友情
译文
八十岁高龄的您就像一尊古佛,您的禅心已经长久地领悟到了真理的实相。
您每天吃饭都是用从南海浮来的碗具,所阅读的经书都是从西天翻译过来的。
您持咒语降服龙(这里可能是指修行中的困难或烦恼),在秋雨停歇后;您焚香迎接客人,在晚潮初起时。
这一生我计划要依靠莲社(可能指的是佛教修行者共同居住、修行的地方)度过,但是仍觉得世间的烦恼难以彻底消除。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游金山柬即休了公》,通过对八十高龄的僧人"公"的描绘,展现了其如古佛般的禅定与智慧。首句"八十了公如古佛"赞美了老僧的年高德劭,犹如久经修炼的佛像。"禅心已久会真如"进一步强调他的内心深邃,已经领悟到事物的本质。接下来两句"饭供南海浮来钵,经钞西天译后书"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他以南海的斋食供养自己,阅读从西天翻译回来的经典,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知识的追求。"持咒降龙秋雨歇,焚香迎客晚潮初"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了僧人在静谧的秋雨过后诵经祈福,又在傍晚潮水初起时点燃香火迎接访客,展现出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待人接物的从容。最后两句"此生终拟依莲社,犹苦尘缘未破除"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决心遁入佛门,但仍未完全割舍尘世情缘的感慨。"莲社"指佛教中的净土宗,僧人希望加入其中,但尘世的牵绊仍让他有所挣扎。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生活状态,既有对其修行成就的赞赏,也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复杂情感,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
张翥
826首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