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怀旧思友
写景寄情
秋日写景
水边写景
友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溪水涌动,鱼虾丰富,渔翁悠然自得地垂钓。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悠闲的心境和对远方朋友的情谊寄托。"溪头浊潦拥鱼虾,笑杀渔翁下钓差"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溪水中的鱼虾随波逐流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渔翁对捕捉它们的得意和从容,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棹取扁舟湖海去,悠悠心事寄芦花"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乘舟远行的心境。通过对舟行方向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向往远方、超脱现实的意境。而将内心所思所感寄托于芦花,既是诗人情感的宣泄,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常用自然物象以表达情怀的艺术手法。整首诗通过对景色和行船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文天祥

977首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猜您喜欢

雨中招张司业宿
唐·白居易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泥泞非游日,阴沈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清音阁同平仲夜话
明·张鼐
平子吾宗望,相逢此地游。湖山同是客,云物已先秋。北岭看松路,西溪听雨舟。眼中惟尔我,沈醉坐江头。
方道士还冶城
明·沈周
僧顺尝有言,惠不在天上。但行即须到,此气何勇壮。水云黄冠流,诗酒发清旷。十年落东海,故国隔西望。亦云自不归,要去谁我障。配顺足有馀,天地纳豪放。今日金昌亭,风紧秋叶荡。留.....
姜侯携酒过资寿寺中
明·傅汝舟
三年不到娱溪上,千里相逢沧海间。入寺杯盘留夜月,出城车马动秋山。松阴密傍星河转,鹤影低随灯火还。野客明时甘老去,劝君青鬓莫投閒。
秋日喜子鱼孟阳君美仲和过檀园宿留即事
明·李流芳
长日郊居少送迎,喜闻客至启柴荆。百年潦倒谙交态,廿里过从见故情。凉雨洗尘秋院静,飞虫远烛夜堂清。休论旧事增惆怅,醉起巡廊绕月行。
寄淀湖邓高士
明·虞堪
故人消息近何如,一别经年未得书。世事似棋犹自弈,湖光如淀不妨渔。风尘定阻王乔舄,山野或容陶令居。我亦从来绝泥滓,何缘方外学清虚。
小西湖忆龚九鹤
清·郑容
烟林愁色入模糊,似展登临旧画图。世短老怀谁可共,君存吾党不曾孤。扁舟记取看斜照,双影泠然落此湖。今日独游归未忍,水禽向暝正相呼。
过张明府
清·汪中
客途仍聚首,僧院款门时。暇日宜尝酒,高流各咏诗。天清秋树近,风定夜钟迟。明日身无事,还来看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