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四
岁
自
省
义
利
两
歧
千
里
隔
,
算
来
原
是
差
毫
釐
。
百
千
倍
力
今
须
尽
,
十
四
年
前
顿
觉
非
。
事
业
光
明
皆
地
步
,
身
心
修
省
是
男
儿
。
从
今
识
破
贤
愚
路
,
明
道
希
文
好
自
期
。
惜时
励志
哲理解读
译文
义和利是两条路途有着极大的差距,就像差了微小的距离那样明显。
现在我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然而相较于十四年前却已经感觉到非常的不易了。
成功的事业是明确的,并逐渐得到升华。这是一种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样子,就像男人应有的一股勇气。
从现在开始我明白了贤人之路,应当继续用道德准则去思考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内在,明白修身正己的重要。我对自己的期望是明理通文,不断进步。
赏析
这首诗《十四岁自省》由明代诗人欧阳建所作,通过对比义与利的差异,探讨了个人成长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首句“义利两歧千里隔”,开篇即点明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巨大鸿沟,两者看似相距甚远,实则仅一线之差。次句“算来原是差毫釐”进一步强调,这种差异其实微乎其微,暗示着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往往容易忽视道德的约束。接着,“百千倍力今须尽”一句,诗人提醒读者,为了追求利益而付出的努力,最终可能需要全部放弃,因为这种代价过于沉重。紧接着,“十四年前顿觉非”则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在某个特定时刻,对过去行为的深刻反思和悔悟。“事业光明皆地步,身心修省是男儿”两句,强调了事业的成功与个人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认为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心的纯净与自我完善。最后,“从今识破贤愚路,明道希文好自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清晰认识,以及对自己高标准的期许,希望在道德与智慧的引领下,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十四岁的少年为视角,深刻探讨了道德与利益、个人成长与自我反省的主题,既富有哲理又充满启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集句联
清·蔡鸿逵
藏书万卷可教子;买地十亩皆种松。
阳明书院岚漪诗屋联
清·李彦章
能令水石常在眼;任有闲忙不负诗。
必大弟赴新城簿
宋·赵孟坚
乃翁换官班,几郁青云志。晚以身徇国,而得禄及嗣。妙年当膴仕,应识珍重此。簿领职任轻,正合亲文史。东安吾旧游,山水清且美。编户虽不稠,而亦有文士。择友如择木,所贵高于己。游.....
诞日邓宪副子几贺以诗次韵(其一)
明·钟芳
宦海蓬飘四七年,韶华催老鬓华鲜。弧辰重值涒滩岁,蠕息终惭咫尺天。组绶倦抛依老圃,林皋遍赏学游仙。何当更作香山会,同和阳春白雪篇。
寄语
清·胡琼瑶
闻道多情因我瘦,恐将志气日消磨。人生有命何须虑,寄语光阴莫浪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