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写景
抒情
秋节
写鸟
桂花
情感
友情
山水
秋景
写风

译文

皇帝的恩情怜悯世俗,圣明的德行悲悯混乱的时代。
诏书开启接纳之门,广泛传播智慧的纶音。
时代的英才充满君王的苑囿,法界的伴侣盛于天园。
共同消除五道的束缚,一起荡除四生的怨恨。
通过三次修炼消除对名利的执着,六念使内心平静如止水。
庭园深邃,林木色彩艳丽,地面寂静,鸟鸣喧闹。
上方的风吹动法鼓,垂下的铃铛在白日里的殿堂鸣响。
新梅含苞待放,落下的桂花聚在一起又翻滚。
早烟藏在石阶下,寒潮浸湿了水门。
一旦受到良好的引导和启迪,我方愿意摆脱束缚,追求自由。

赏析

此诗《蒙预忏直疏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萧纲所作,其内容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向往,以及对清净心灵的追求。首先,“皇情矜幻俗,圣德悯重昏”,诗人以“皇”和“圣”来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与道德力量,表达了对世俗的怜悯与对愚昧的担忧,暗示佛法能引领人们走出迷雾,找到光明。接着,“制书开摄受,丝纶广慧门”,诗人描绘了佛法的传播与普及,通过“摄受”与“慧门”的比喻,展现了佛法如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够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道路。“时英满君囿,法侣盛天园”,这里运用了生动的场景描写,将佛法的追随者比作充满智慧的精英,聚集在“君囿”与“天园”中,象征着佛法的繁荣与影响力。“俱销五道缚,共荡四生怨”,诗人表达了佛法能消除众生的痛苦与束缚,使人们摆脱生死轮回的困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三修祛爱马,六念静心猿”,通过“祛爱马”与“静心猿”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通过修行去除贪欲与杂念,使心灵得以净化。“庭深林彩艳,地寂鸟声喧”,这一句描绘了禅院内的宁静与生机,通过对比“深庭”与“彩艳”,“地寂”与“鸟声喧”,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上风吹法鼓,垂铃鸣昼轩”,诗人以自然界的风声与法鼓、铃铛的声音相融合,象征佛法的传播与影响,如同清风拂面,深入人心。“新梅含未发,落桂聚还翻”,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佛法的生机与活力,新梅虽未绽放,却蕴含着新生的力量;落桂虽已凋零,但其种子仍在翻滚,寓意佛法的传承与不息。“早烟藏石磴,寒潮浸水门”,诗人以清晨的烟雾与寒冷的潮水,象征佛法的深远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深入探索的渴望。最后,“一朝蒙善诱,方愿遣笼樊”,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佛法的引导下,愿意摆脱束缚,追求自由与解脱的心愿。整首诗通过对佛法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深刻的理解与追求,以及对佛法力量的深切信仰。

萧纲

281首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