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郑
总
督
之
镇
圣
主
自
垂
裳
,
犹
怀
御
远
方
。
月
卿
临
马
邑
,
星
使
下
龙
荒
。
地
控
诸
关
壮
,
天
连
万
堞
长
。
慇
勤
宣
庙
略
,
翕
习
动
军
装
。
五
利
和
戎
策
,
千
言
实
塞
章
。
白
题
迎
节
舞
,
紫
燕
傍
车
昂
。
铃
阁
秋
声
静
,
油
幢
晚
气
凉
。
边
沙
看
净
埽
,
朝
野
倚
金
汤
。
边塞
送别
赞美
怀古
写景
写人
译文
圣明的君主自己垂衣治世,心中依然怀有驾驭远方的志向。
月光下的官员来到马邑,星辰之下的使者走向龙荒(可能是指遥远的边疆地区)。
地方关隘的壮丽景色令人震撼,天空的广袤无垠如同万里城墙。
庙堂上慎重地宣布战略,军队装备整齐,行动迅速。
五种利益与边疆的和平策略相协调,千言万语都写进了真实的边塞文书。
白题(可能是指某种标志或旗帜)迎着节度使的舞动,紫色的燕子在车旁飞翔。
铃铛在秋天的阁楼中发出静谧的声音,油幢(可能是指军帐或车驾的装饰)在晚风中透出凉爽的气息。
边疆的沙地被扫得干干净净,朝廷和百姓都依靠着坚固的边防来保障安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皇帝亲自垂衣治国,仍心系边疆安宁。诗中提到郑总督被派遣至马邑(今山西朔州)镇守,以星使的身份前往遥远的北方边疆。描述了边防的壮阔与坚固,以及皇帝对郑总督宣示的庙略,使得军队整齐有序,准备充分。诗中还提到了“五利和戎策”,意指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边境争端的策略,以及郑总督所撰写的千言奏章,表达了他对边防安全的深刻理解与规划。诗中描绘了迎接郑总督的热烈场景,以及边疆的宁静与军营的凉爽氛围,展现了边防的稳定与和谐。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朝边疆治理的宏大格局,以及对边防将领的信任与期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国家边疆安全的高度重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