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
餐
山
人
藜
苋
惯
枯
肠
,
上
顿
时
凭
般
若
汤
。
折
项
葫
芦
初
熟
美
,
著
毛
萝
卜
久
煨
香
。
炊
粱
剪
韭
贫
聊
办
,
煮
饼
浇
葱
病
未
尝
。
晦
叔
十
斋
从
客
笑
,
空
房
巾
钵
似
支
郎
。
田园
咏物
情感
亲情
民谣
食材
食物
赏析
这首宋代诗人林泳的《蔬餐》描绘了山人(隐士或清贫文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满足。首句“山人藜苋惯枯肠”表达了山人以藜藿(野菜)充饥,生活清苦但习惯于简单的生活。次句“上顿时凭般若汤”则借“般若汤”(佛教术语,意为智慧之水),暗示山人以智慧来化解生活的困顿。接下来两句“折项葫芦初熟美,著毛萝卜久煨香”细致描绘了食物的简单却诱人,折下来的葫芦和炖煮的萝卜虽朴素,却散发出独特的香味。诗人通过“炊粱剪韭贫聊办,煮饼浇葱病未尝”进一步展现其清贫生活中的日常烹饪,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自得其乐。最后两句“晦叔十斋从客笑,空房巾钵似支郎”中,“晦叔”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他看到山人的简朴生活,虽然略带调侃,但也流露出对山人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欣赏。而“空房巾钵似支郎”引用了佛教故事,支郎是修行者,形容山人如支郎般清心寡欲,生活简朴。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人蔬餐生活的恬淡与自足,寓含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理解和赞赏。
猜您喜欢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织图二十四首(其十八)祝谢
宋·楼璹
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一)
宋·苏轼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
有感(其三)
宋·葛立方
但知鬼目为芝草,谁信羚羊破佛牙。娘子阿姨何处辨,时人识卖假金家。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六)
清·多隆阿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牧.....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东堂即事
宋·张耒
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