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抒情
怀古
写景
写山
观心悟道
写自身感悟
咏物

译文

俗士心胸狭窄,高人眼目明亮。
罗浮夜半时分见日,南极海中星光闪耀。
观察内心没有别的方法,向他人询问有前人的经验可循。
夜晚或许比平常更加漫长,我们的身体却超越了自身的限制。
万种事物都是由心造出,千种灵性都与我同生。
在病中听到蚂蚁争斗的声音,领悟到的地方喜欢听到驴叫的声音。
天因斩断鳌头而立,人类与裸虫一同生存。
积聚的气体原本没有物质,含有灵性的生命总有情感。
破旧的袈裟归还给杜窖,还乘坐船只上天。
不要怀疑佛的富贵,也不要相信鬼神仙的存在。
功名只值得一笑置之,偶然之间也有些事情能够恰逢其时。
鸡和猪也能成为帝王,蚍蜉这样的小虫也有王的存在。
色界是真正的魔界,仙境半醉半醒之间有着奇异的气息。
错误地寻找醒酒的方法,痴迷地追求返魂的香气。
在灵妙之境生出了白色灵光,飞翔玄妙的韵律十分神奇。
不排斥崇有论的观点,却喜欢步虚词的韵律。
呵斥郑玄的言论,挦扯义山(可能是指某位文人)的文风。
谁相信墓中的易经之书?人们怀疑昆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诗歌是真是假?
檐夫通晓笔意之妙处,海客领悟琴心之奥妙所在。
禅法从空中得来,书生在纸上寻找答案。

赏析

这首宋代诗人林泳的《杂述》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世俗与超然、心性与自然的思考。首联通过对比“俗士”和“高人”,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暗示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罗浮山的夜半日升和南极星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洞察和对宇宙奥秘的探寻。“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强调了内心的自我省察和对古人智慧的借鉴。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揭示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万物皆由心生,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在疾病和困境中,诗人从日常琐事中获得启示,如“病中闻蚁斗,悟处喜驴鸣”。他以天地自然为师,认为人与万物平等,都在生命的循环中求存。“天因断鳌立,人共裸虫生”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观念。诗人的人生观中,既有对佛教思想的接纳,也有对道教仙境的向往,但更注重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自由。“莫疑佛富贵,不信鬼神仙”表明他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而“功名祇可笑,时命偶相当”则流露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全诗语言凝练,哲理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修养和思考。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