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车
六
言
吟
昔
人
乘
车
是
常
,
今
见
乘
车
仓
皇
。
既
有
前
车
戒
慎
,
岂
无
覆
辙
兢
庄
。
将
出
必
用
茶
饮
,
欲
登
先
须
道
装
。
轸
边
更
挂
诗
帙
,
辕
畔
仍
悬
酒
缸
。
轮
缓
为
移
芳
草
,
盖
低
因
碍
垂
杨
。
水
际
尤
宜
稳
审
,
花
间
更
要
安
详
。
朝
出
频
经
履
道
,
晚
归
屡
过
平
康
。
春
重
纵
观
明
媚
,
秋
深
饫
看
丰
穰
。
五
凤
楼
前
月
色
,
天
津
桥
上
风
凉
。
金
谷
园
中
流
水
,
魏
王
堤
外
脩
篁
。
静
处
光
阴
最
好
,
闲
中
气
味
偏
长
。
所
经
莫
不
意
得
,
所
见
无
非
情
忘
。
或
见
农
人
拥
耒
,
或
见
蚕
女
求
桑
。
或
见
蘼
芜
遍
野
,
或
见
蒺
藜
满
墙
。
或
见
荆
棘
茂
密
,
或
见
芝
兰
芬
芳
。
或
见
鸡
豚
狗
彘
,
或
见
雕
鹗
鸾
凰
。
恶
者
既
不
见
害
,
善
者
固
无
相
伤
。
华
岳
三
峰
岌
嶪
,
黄
陂
万
顷
汪
洋
。
不
为
虚
作
男
子
,
无
负
闲
居
洛
阳
。
天
地
精
英
多
得
,
尧
夫
老
去
何
妨
。
写景
哲理
抒情
怀古
描述
抒情
天地景物
描述世间万物
四季
自然
赞美洛阳
译文
昔日的人们常常乘坐车辆,如今看见驾车的人显得慌张。
前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应当谨慎行事,又怎能不谨慎小心,步步警惕呢?
准备出门一定要用茶来提神,想要登程先要整理好行装。
车子的两侧挂着装满诗书的卷帙,车辕旁边还悬挂着盛满酒的酒缸。
车轮在芳草中缓缓移动,车篷因低垂而避开了垂柳的阻挡。
在水边行走尤其要小心稳重,在花丛中更要保持安详的心态。
早晨出门频繁经过繁华的大道,晚上归来多次走过宁静的街巷。
春天里多次欣赏鲜花的明媚,秋天深了又饱览丰收的景象。
五凤楼前的月色清亮,天津桥上感受到风儿清凉。
金谷园中的流水潺潺,魏王堤外的竹林修长。
安静的地方时间过得最好,闲暇中的生活滋味悠长。
所经过的地方都让人心满意足,所看到的一切都让人忘却情感上的烦恼。
有时看到农人手持犁铧耕作,有时看到蚕女采摘桑叶繁忙。
有时看到蘼芜遍野生长,有时看到蒺藜爬满墙头。
有时看到荆棘茂密丛生,有时看到芝兰散发着芬芳。
有时看到鸡豚狗彘在农家出没,有时看到雕鹗鸾凰等珍禽翱翔。
恶劣的事物没有见到遭受伤害,善良的事物自然也不会互相伤害。
华岳三峰高耸入云,黄陂湖面万顷汪洋。
我并非虚度此生做一个男子汉,更无愧于在洛阳闲居的生活。
天地间英才济济一堂,尧夫我虽然老了又有何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邵雍对古代乘车出行方式的反思和现代变化的感受,以及他在闲居洛阳时的宁静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乘车过程中的种种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他对自然、社会和道德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前车之戒”、“覆辙兢庄”寓言着谨慎小心,强调了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茶饮道装”则体现了礼节与修养,反映出古人出行的礼仪风尚。诗人还特意描述了沿途风景,如芳草、垂杨、流水、修竹、月色、风凉等,展现出季节变换之美,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在乘车过程中,诗人观察到农耕、蚕事、草木生长、动物繁衍等自然景象,寓意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善恶并存,但都能和谐共处。他以华岳的峻峭和黄陂的广阔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宽广胸怀,表达出不虚度光阴、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诗人以“天地精英多得,尧夫老去何妨”收尾,表达了自己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从自然与生活中汲取智慧,即使年老也不负此生,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心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邵雍诗作的哲学韵味。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