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
康
节
先
生
诗
每
日
清
晨
一
炷
香
,
谢
天
谢
地
谢
三
光
。
所
求
处
处
田
禾
热
,
惟
愿
人
人
寿
命
长
。
国
有
贤
臣
安
社
稷
,
家
无
逆
子
恼
爹
娘
。
四
方
平
静
干
戈
息
,
我
若
贫
时
也
不
妨
。
边塞
励志
情感
亲情
咏物
怀古
田园林居
爱国情感
民谣
译文
每天清晨我都会烧一炷香,感谢上天、感谢大地、也感谢日、月、星三光。
我所祈祷的是田野里的庄稼繁茂,热热闹闹,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健康长寿。
国家有贤臣来安定国家,家庭中没有不孝顺的儿子来让父母烦恼。
希望四方都和平宁静,没有战争的纷扰,即使我处于贫穷的境地,我也不会觉得不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仿照周敦颐(康节先生)的风格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和理想的祈愿。首句“每日清晨一炷香”,描绘了诗人每日早晨的虔诚敬神,感恩天地日月。接着,“谢天谢地谢三光”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诗中“所求处处田禾热,惟愿人人寿命长”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五谷丰登,人民生活安康,长寿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接下来,“国有贤臣安社稷”寄托了对国家有贤能之士治理,社会稳定繁荣的愿望。诗人还希望家庭和睦,“家无逆子恼爹娘”,没有忤逆不孝之事。最后两句“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展现了诗人追求和平宁静社会的理想,即使自己生活清贫,也无怨无悔,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体现了邵雍儒家思想和道家恬淡的人格追求。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赵学士色竹图
元末明初·刘基
竹性本孤直,磬折良可怜。由来刚介有摧挫,岁寒然后知真坚。虚堂无人清气会,日满高林风影碎。漆园胡堞去茫茫,今落潇湘苍玉佩。我思美人淇水隈,路永莫致增悲怀。雪霜纷糅嘉实晚,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