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物
吟
地
以
静
而
方
,
天
以
动
而
圆
。
既
正
方
圆
体
,
还
明
动
静
权
。
静
久
必
成
润
,
动
极
遂
成
然
。
润
则
水
体
具
,
然
则
火
用
全
。
水
体
以
器
受
,
火
用
以
薪
传
。
体
在
天
地
后
,
用
起
天
地
先
。
哲理
写物
写水
写火
译文
大地因为安静而显得方正,天空因为运动而显得圆润。
已经理解了方正与圆润的形态,也明白了动静的权衡。
静谧长久必会滋润万物,动态发展到极致就会自然生成。
滋润则显现出水体的特质,自然生成则火的作用得以完全展现。
水体的特质需以器皿来承受,火的作用则通过柴薪来传递。
形体存在于天地之后,而它的作用却能先于天地展现。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观物吟》,他以自然现象阐述宇宙秩序和人生哲理。首句“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形象地描述了地的稳定与方形,天的旋转与圆形,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理念。接着,“既正方圆体,还明动静权”强调了天地间万物的规则与变化之道。“静久必成润,动极遂成然”说明静止积累会带来滋润,动态达到极致则形成自然法则。诗人进一步通过“润则水体具,然则火用全”将水的柔和与火的活力进行类比,揭示出万物生长变化的内在规律。水与火虽性质不同,但都在各自的环境中发挥其作用。“水体以器受,火用以薪传”表明水需要容器来承载,火需柴薪传递其能量,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承载和传递的方式。最后两句“体在天地后,用起天地先”强调了“体”(本质)与“用”(表现)的关系,即本质虽然隐于天地之后,但作用却先于天地显现。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洞察。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逸句
唐·契盈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池上二绝(其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画牧牛赞
宋·黄庭坚
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
芳桂堂诗为杨御史作
明·杨士奇
连绻桂树,罗生堂前。自我植之,郁其栾栾。百卉具腓,高秋始华。湛露瀼瀼,芳馨满家。有生必荣,岂必在早。不与众竞,如彼有道。坚贞之节,四时不渝。宜尔君子,岁晏同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