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功
县
中
作
三
十
首
(
其
十
二
)
自
下
青
山
路
,
三
年
著
绿
衣
。
官
卑
食
肉
僭
,
才
短
事
人
非
。
野
客
教
长
醉
,
高
僧
劝
早
归
。
不
知
何
计
是
,
免
与
本
心
违
。
写景抒情
情感思乡
官场哲理
山水田园
怀古抒情
人生哲理
译文
从山脚下出发,已经过了三年穿绿衣的生活。
官位卑微却享用超越等级的厚禄,才疏学浅又与人有所不合。
旷野之客常劝我多饮酒,高僧则劝我早日回归。
不知怎样才能如愿,以免违背我的本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山野之间流浪三年,穿着简陋的绿衣,以卑微的地位和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世事的无奈与困惑,以及对人生真意的追求。"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漂泊生活,他穿着简单的绿色衣服,象征着贫穷而又不为世俗所注意。"官卑食肉僭" 说明作者官位低微,甚至连基本的物质需求也难以满足。"才短事人非" 一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之情,他的才能不足以被世人认可,更谈不上得到重用。"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无奈心态,甚至是寻求逃避现实的方式。"野客" 可能是指那些流浪的文人,他们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而 "高僧" 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智者,劝说诗人早日回归自己的本真。最后两句 "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 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迷茫和对内心真实感受的珍视。他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使自己不至于背离内心的真正想法。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个人境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心态。
姚合
514首
生卒年均,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初夏闲居八首(其六)
宋·陆游
野水枫林久寄家,惯将枯淡作生涯。小楼有月听吹笛,深院无风看硙茶。静岸葛巾穿荟蔚,闲拖筇杖入谽谺。平居每与儿孙说,切勿人前一语誇。
村夜
宋·陆游
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绝,同社自鸡豚。
鹧鸪天
元·王恽
拾翠仙洲野兴长。尊前一曲杜韦娘。人怜暖日明歌扇,我爱兰英媚国香。供楚佩,笑梅妆。春风着意泛崇光。老怀不到凌波梦,要遣琵琶送一觞。
鹧鸪天(其四)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六)
宋·张孝祥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王九山提刑于子城西旧宅累石作小阜见示五言因次韵奉呈
宋·薛嵎
幽怀随所寓,数石几窗前。荆棘傥迷道,山林空浩然。云生宁择地,龙处即为渊。谁谓达观士,终当违市廛。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