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
读书惜时
友情
描述地点
四季

译文

我这一路走来身体总是抱恙,心情烦热让我四肢难受。
走到你读书的书堂前,突然间就如同遇见了好医生。
堂前的水在不断地交流着,堂下的树木枝条相互交错。
书堂两边的门开敞着,带来阵阵凉风,为我洗去心中的浑浊和疲惫。
我和你因为交往频繁而变得熟悉,无论坐卧都随心所欲。
我们时常互相吟诗作对,文字如同美酒一样令人陶醉。
野外的饭菜虽然只有藜蒿等粗食,但一整天也不会感到饥饿。
如果饮食不符合人的口味,那山珍海味也如同蒺藜一样难以下咽。
时世清明,士人们闲适自在,耕耘的只是文词。
我岂止是被乡里所推荐,更希望被四海之内的人所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途劳顿的客人偶然来到一处清幽的读书堂,仿佛遇到了良医一样,从而得到了身心的滋润。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 一开头就设定了一个疲惫不堪的旅人形象,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也暗示着精神上的困顿。"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读书堂比作良医,表明这里是心灵疗愈之地。"君"字使用,显示了诗人对于这处所的尊重和亲昵感。接下来的几句 "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描述了读书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里,诗人不仅身体上的疲惫得到了缓解,精神上也获得了净化。"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卮" 表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愉悦心情和对朋友之间文墨交流的享受。在这里,文字成了解酒,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野饭具藜藿,永日亦不饥。苟餐非其所,鲙炙为蒺藜" 这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此地的生活状态,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能感到满足。最后一句通过对比,不仅强调了这种简单生活的美好,也反映出诗人的淡泊名利。"时清士人闲,耕作唯文词。岂独乡里荐,当取四海知"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即在一个清净的时代,士人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学问,不必为五谷杂粮所扰。而最后一句,则扩大了这种理想的范围,从乡里到四海皆知。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受和体验,展现了一种对精神宁静、学问自得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姚合

514首
生卒年均,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九月七日同管臬使曾谢俞三山人集王元美弇山园
明·欧大任
归客吴门一系船,问君山径菊花前。书藏宛委三千卷,树以槐眉几万年。早得皈依亲受记,久辞荣禄老思玄。相携更结菩提约,我向东南七洞天。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夏日舟中有怀诸弟(其二)
明·饶相
风尘久客心如醉,江海游人鬓已疏。薄宦苦无閒日月,清时长为惜居诸。须从壮齿勤修业,莫以贫囊废读书。眷彼连枝松与柏,凌霄耐岁荫吾庐。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乙巳二月初八日集独乐园夜饮梅花下会者宋退翁胡明仲马世甫张与之王子与林秀才及余凡七人以炯如流水涵青蘋为韵赋诗分得流字
宋·赵鼎
孟公饮狂车辖投,不适遂与俗沉浮。谪仙醉吟惊冕旒,气侮权倖无悔尤。不如渊明此意俱悠悠,飘然不系之虚舟。偃蹇不从刺史游,遇酒或能道上留。介不为高通不偷,亦知出处非人谋。人生一.....
洪都和胡副郎赴召二首(其一)
明·夏良胜
脚根不避路,到处便为家。醉过十年梦,风抟一望沙。闲情诗入画,生意草方芽。长者须投辖,清清一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