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江
舟
中
赋
得
秋
怀
四
首
(
其
三
)
礼
乐
重
开
气
象
新
,
可
堪
词
客
转
思
莼
。
先
王
信
有
神
明
策
,
此
日
能
无
老
大
臣
。
水
溢
河
渠
劳
饷
馈
,
兵
荒
陇
亩
泣
烟
尘
。
安
危
早
慰
苍
生
望
,
万
顷
芦
花
卧
钓
纶
。
秋日写景
怀古抒情
战争
民瘼
咏物
芦花
山水田园
抒发苍生之情
译文
礼乐再次兴盛带来新气象,让文人们又想起了美味的莼菜。
先王的智慧确实有神明的策略,今天还能否有老臣来辅佐?
水流溢出了河渠,人们辛勤劳作以供应军需,战争荒乱使得农田里的人们哭泣,烟尘四起。
早日安定国家以慰抚百姓的期望,万顷芦花中垂钓的人静待着。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吴江舟中赋得秋怀四首(其三)》描绘了礼乐复苏带来的清新气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局的忧虑。首句“礼乐重开气象新”赞扬了社会秩序的恢复和文化复兴,然而紧接着的“可堪词客转思莼”则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暗示了对现实的某种退隐之心。诗中“先王信有神明策”暗指古代贤君的智慧策略,但诗人担忧“此日能无老大臣”,暗示朝廷可能缺乏德高望重的决策者。接下来,“水溢河渠劳饷馈”反映了战事频繁导致的物资匮乏和百姓艰辛,而“兵荒陇亩泣烟尘”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最后两句“安危早慰苍生望,万顷芦花卧钓纶”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民生福祉的期盼,他希望统治者能够早日解决危机,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自己则愿在芦花丛中垂钓,享受那份宁静与淡泊。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盛世文化的赞美,又有对现实困境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忧患意识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王叔承
149首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初名光允,晚更名灵岳,字子幻,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