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节
妇
闽
酋
昔
寇
永
丰
县
,
董
家
袁
妇
遭
兵
乱
。
不
惟
全
节
全
其
姑
,
万
刃
交
前
颜
不
变
。
夫
之
母
,
宁
独
死
。
夫
之
兄
,
又
请
死
。
岂
曰
妇
人
惭
,
孝
子
悲
,
辞
鬼
神
,
慑
烈
气
,
金
石
开
。
妇
求
生
姑
子
生
母
,
一
时
争
死
天
所
哀
。
至
情
感
贼
贼
敛
手
,
谁
其
见
之
金
秀
才
。
董
节
妇
,
节
孝
两
难
及
。
二
十
守
寡
逾
八
十
,
寒
江
冻
雪
孤
筠
立
。
有
孙
千
里
来
乞
文
,
告
余
往
事
青
袍
湿
。
骂
贼
投
井
死
亦
奇
,
当
时
更
有
刘
家
妻
。
战争
情感
节妇赞美
记事
冬景
译文
闽地强盗曾侵犯永丰县,董家的袁姓妇女遭遇了战乱。
她不仅保全了自己的贞节,还保护了她的婆婆,在万刃交加前她面容不改。
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独自为节义而活。她的哥哥也请求为她而死。
怎能说只有妇人感到羞愧呢?孝子们悲痛至极,向鬼神诉说,他们震慑了恶劣的气氛,如金石般坚定。
妇人们都求生以保全姑母和自己的母亲,当时一时的争相赴死令上天感到怜悯。
她们的至情至感使盗贼也收回了手,这情景是谁见之都会称赞的金秀才所见。
董家的节妇,节操与孝道难以两全。
她二十岁守寡,直到八十多岁,像孤竹立在寒冷的江边与雪中。
有位孙子千里迢迢来请求我为她写文章,告诉我过去的往事令他的官服湿润。
骂贼人投井而死也是奇事一桩,当时还有另一位刘家的妻子也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赏析
这首明代王叔承的《董节妇》描绘了一位在战乱中坚守节操的女性形象。诗中的董家袁妇,在闽酋入侵永丰县时,不仅保全了自己的贞节,更展现出对婆婆和兄长的深深孝义。面对生死抉择,她请求活下来以照顾姑子和母亲,这种至情至性感动了贼人,使之退却。她的事迹感人至深,连金石也为之动容。诗人赞美董节妇的节孝双全,她从二十岁守寡到八十多岁,坚韧如孤筠立于寒江雪中。她的孙辈千里迢迢来求取她的事迹,叙述时泪湿青袍,可见其影响深远。最后提到的刘家妻,虽未详述,但同样以骂贼投井的英勇行为增添了诗篇的悲壮色彩。整体上,这首诗赞扬了董节妇的高尚品德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王叔承
149首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初名光允,晚更名灵岳,字子幻,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