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美
人
·
法
源
寺
东
王
子
卿
丈
曹
玉
水
寻
幽
重
访
招
提
境
。
我
与
僧
俱
静
。
画
阑
环
护
翠
重
重
。
打
破
春
阴
花
外
一
声
钟
。
芳
飔
无
力
缠
莎
碧
。
怕
见
韩
陵
石
。
韶
华
容
易
去
堂
堂
。
真
悔
来
迟
开
过
紫
丁
香
。
写景
春景
地点
法源寺
怀古
情感
思乡
惜时
写花
紫丁香
赞美
译文
我寻找幽静的地方再次拜访招提的景色。我和僧人一起享受这里的宁静。画栏环绕,重重翠绿映入眼帘。
春日的阴霾被打破,花丛外传来一声钟响。芳香的气息无力地缠绕在碧绿的莎草上。
我害怕看到韩陵的石块(可能指某种象征或历史遗迹),因为韶华易逝,时光匆匆。
我真的后悔来迟了,错过了盛开的紫丁香。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法源寺的宁静与美丽。词人张祥河通过“寻幽重访招提境”,表达了对寺庙环境的向往和喜爱。词中“我与僧俱静”一句,不仅描绘了寺庙的宁静氛围,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画阑环护翠重重。打破春阴花外一声钟。”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寺庙周围的绿意盎然以及春天的宁静氛围。远处传来的一声钟响,打破了春日的沉寂,增添了禅意的深邃。“芳飔无力缠莎碧。怕见韩陵石。”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微风(飔)与青草(莎)赋予情感,表达了一种温柔而无力的美。同时,“怕见韩陵石”则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韩陵石可能是指韩愈墓前的石碑,暗含着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韶华容易去堂堂。真悔来迟开过紫丁香。”最后两句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因未能及时欣赏到紫丁香盛开的遗憾。整首词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惋惜,体现了词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