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便
写景
咏物
写花
地点
抒情
赞美
夏天
看花
友情
佳节

译文

长堤旁,万株绿盖生出烟云。在这清凉的天气里,感觉格外宜人。
记得那壶卢市集,人们共饮美酒,我也仿佛能得道成仙。
听说这红情词里的描述,今年又是如此旖旎迷人。
一只悠闲的鸥鸟在梦中飞翔,它的梦在虾菜亭边。
垂钓的丝线安然无恙,城中的晚霞倒映在水中,涧水上的喷泉翻涌。
室内只有花香四溢,风从外面吹来,吹动一旁的楼阁。
想起那江南水乡,采莲的姑娘双袖轻舞,夕阳西下时,她们的脸庞在波光中显得格外美丽。
在那箫声响起、暮潮涌动的地方,我们便登上了船只。

赏析

这首《甘州·约客积水潭观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积水潭为背景,聚焦于夏日荷塘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生机与美丽,以及与之相融的自然风光。“傍长堤、万盖绿生烟”,开篇即以长堤与绿荷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清绝已凉天”则点明了夏日傍晚的凉爽,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清凉与宁静。“记壶卢入市,招人共醉,我亦能仙。”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市井生活中的小壶卢融入自然景观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引人入胜,让人仿佛能与之共醉,体验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见说红情词里,旖旎又今年。”诗人通过“红情词”这一巧妙的比喻,表达了对荷花之美妙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荷花年复一年的美丽与永恒。“一觉閒鸥梦,虾菜亭边。”此句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画面,鸥鸟在水面悠闲地飞翔,虾菜亭边似乎有着某种静谧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无恙钓丝何许,看城霞倒景,涧雪喷泉。”诗人在这里通过“钓丝”、“城霞倒景”和“涧雪喷泉”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动态美。“只花香四壁,风外一楼偏。”这两句集中描绘了荷塘四周的香气与远处的楼阁,通过对比,突出了荷塘的幽静与楼阁的高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话江南、采莲双袖,唱斜阳、低映脸波妍。”诗人通过“江南采莲”的传统意象,以及“斜阳低映”的景象,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情,也赋予了画面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情感色彩。“吹箫感、暮潮生处,那便登船。”最后两句以吹箫感怀和期待登船结束,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段新的旅程或探索,充满了期待与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积水潭荷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融合,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