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
写景
动物
山水
写事
怀古
赞美
秋节
动物中的虎

译文

译文:不知何时像兔子一样老去,失足跌入了空寂的山中。
译文:在山中没有食物可吃,瘦弱的骨头和苍白的脸色都显露出来。
译文:舔着手掌,肚子饿得舌头都鼓起来了,这才真正体会到寻找食物的艰难。
译文:暂且想个办法填饱肚子,但又不愿意藏在荆棘丛生的地方。
译文:画师在此事中展现了深厚的兴趣,用粉墨勾勒出的形象非常生动,不能删除。
译文:仔细观察它的凶狠和毒辣(可能是指某种猛兽或恶人的特质),在人间世事中也要提防闲杂人等。
译文:虽然用编结的须发来固定(可能是指某种装饰或束缚),但不敢轻举妄动;虽然有强力的弓,但也只是徒然地弯曲,无法射箭。
译文:如果我的生命还有价值,就让斜阳掩盖住柴门,结束这一切的困扰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作品,名为《题何朝申所藏赵邈卓馋虎图》。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句“何日老于菟,失脚来空山”描绘了一种孤独与颓废的情景,“菟”指的是野菊之类的植物,而“失脚”则暗示着某种事物或生命力的衰退。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消亡的感慨。接下来的“山中无所食,瘦骨见孱颜”进一步描绘了一个饥饿与荒凉的场景,“孱颜”指的是面容憔悴,形容极度的营养不良。诗人通过这种生动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对生活艰辛和求生的感受。“舐掌鼓饿舌,始信择肉艰”则是对饥饿感受的一种写实,人的口水变得稀少,舔拭手掌来缓解内心的饥饿感。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困苦的深刻体验。“姑求一饱计,未肯藏榛菅”表达了一种对食物的渴望和不愿意节省资源的态度。即便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也希望能够获得一次真正的满足,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野生植物如榛子、菰等。“画师有深趣,粉墨不可删”则是对画作本身的一种赞美和对艺术家的敬意。诗人认为这幅画作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艺术价值,是不可以轻易涂改的。“兽心察凶毒,人事戒防闲”则是在告诫人们要警惕世间的险恶与陷阱,同时也在提醒自己对于周围的人事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最后,“编须固莫敢,强弓亦徒弯。吾命傥足惜,斜阳掩柴关”则是在表达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担忧。诗人在这里表现了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持。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生存感受、艺术观念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