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鸿
节日
秋节
写景
抒情
怀旧
秋景
菊花
节日习俗
荣誉

译文

讲殿的阴影移动,暂且得闲,端午节宴的礼物已经率先颁发。
回想起家的温馨,夜晚更觉三秋之梦渐远。传令朝拜,登上万岁山。
独自骑马,微风吹动纱帽,眼前只见断鸿与新月,却少了菊枝的陪伴。
清平时代容易谈论功勋事业,享受光荣,一醉方休,容光焕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陈子壮在重阳节时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首句“讲殿阴移得暂閒”描绘了诗人暂时摆脱繁忙政务的宁静时刻,暗示了官场生活的忙碌与压力。接下来,“餈盘节宴已先颁”则点出了节日的氛围,通过食物的准备预示着节日的庆祝即将开始。“忆家夜损三秋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夜晚的梦境因思念而变得破碎,三秋之梦可能暗指离家已久,思念之情愈发浓烈。紧接着,“传跸朝登万岁山”则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职责与使命,他需要在清晨前往象征长寿与尊贵的万岁山,履行自己的公务。“独马微风纱帽著,断鸿新月菊枝悭”描绘了诗人独自骑马于微风中,头戴纱帽,背景是新月与稀疏的菊花枝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意境。这一景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生命的短暂。最后,“清时易许论勋业,消受光荣一醉颜”表达了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渴望得到认可与荣誉,通过一次畅饮来享受这份荣耀。这既是对自身功绩的认可,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荣誉与成就的渴望,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猜您喜欢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鹧鸪天(其四)重九席上再赋
宋·辛弃疾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