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巳
同
逢
永
发
珠
江
三
江
为
令
客
,
万
里
趁
舟
行
。
禊
祓
寻
常
会
,
夷
犹
山
水
情
。
木
棉
分
岸
照
,
藤
枕
共
吟
清
。
宁
有
一
杯
酒
,
风
流
感
慨
并
。
写景
地点
节庆
抒情
木棉花
咏物
佳节
共饮
友情
译文
“三江为令客,万里趁舟行”:这句话说的是,我在三江的召唤下成为了过客,而要行走万里路,需要乘船而行。
“禊祓寻常会,夷犹山水情”:禊祓是一种古代的祭祀仪式,这里指的是平常的聚会。而“夷犹”则表示徘徊、流连忘返。这句话说的是,我们经常聚在一起举行禊祓仪式,沉浸在山水之间的情感中。
“木棉分岸照,藤枕共吟清”:木棉花在岸边盛开,景色如画。我们共同使用藤制枕头,一起吟咏清新的诗篇。
“宁有一杯酒,风流感慨并”:宁可有一杯酒,与朋友们一起畅饮,感受这风流和感慨交织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珠江上乘舟远行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三江为令客,万里趁舟行”开篇即点出旅程的广阔与自由,仿佛诗人与友人如同在三江流域的客人,不拘泥于一地,而是选择乘舟远行,体验万里之遥的风景。这种豪迈与洒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接着,“禊祓寻常会,夷犹山水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旅行中的情感体验。禊祓,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这里借指聚会或集会,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共同享受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夷犹山水情”,则直接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沉醉,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与友人共享时光的宁静与和谐。“木棉分岸照,藤枕共吟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两岸的木棉花映照在水中,藤枕(可能是指船上的枕头)与友人一同吟唱,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悠然的氛围。这里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最后,“宁有一杯酒,风流感慨并”以一杯酒作为结语,既是对旅途中的小酌的描述,也是对风雅生活态度的赞颂。这句诗巧妙地将旅途中的欢乐与淡淡的感慨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中旅行的快乐与深思,以及对友情、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