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田园
咏物
鱼钩
抒情
写水
清江
写鸟
白鸥

译文

住在清静的江边小隐居,我不再有心思去争斗强斗,让心情自由得如江中的白鸥。
那里,丛云环抱着竹屋,像是覆盖在一片绿茵之中;而在洁白的雪中,还能看见一只只芦苇点缀着羊裘的景致。
若是放飞我的鹤鸟归去为何晚归?看见鲜花时我便停下来享受至醉方休。
不需要每日去追逐最终的辛苦结果,我反而欣赏到三百六十五个如鱼钩般垂钓的瞬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清江之畔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宁静的意境。首句“小隐清江上”,点明了隐士的居住环境——清江之畔的小隐居所,暗示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接下来,“无心竞白鸥”一句,以白鸥为喻,表达了隐士不与世俗争名逐利的心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蓼云团竹屋,芦雪点羊裘”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自然与和谐。蓼草与竹屋、芦花与羊裘的组合,不仅展现了清江边独特的自然风光,也寓意着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方式。“放鹤归何晚,看花醉即休”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相伴的场景。放飞的鹤或许象征着自由与心灵的释放,而“醉即休”的描述,则体现了隐士在自然美景中沉浸、享受生活,却又能适时抽离,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最后,“底须终日苦,三百六鱼钩”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质疑,强调了隐士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认为无需终日劳苦,只需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快乐,如同钓鱼般,随遇而安,乐在其中。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崇尚。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归辋川作
唐·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汉江岸二首(其一)
宋·陈造
一自阳侯战雨师,枣畦桑陇但空陂。此君屹立如尊勇,依旧青青似昔时。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