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次
儿
所
寄
家
信
,
喜
而
勉
之
大
儿
复
出
门
,
愁
乏
书
家
信
。
家
信
忽
然
来
,
开
缄
就
灯
烬
。
认
是
次
儿
笔
,
文
理
颇
明
顺
。
先
言
母
氏
安
,
次
述
年
荒
馑
。
幸
不
大
摧
残
,
族
党
皆
无
衅
。
大
姐
嫁
邻
县
,
其
夫
旅
归
榇
。
恐
伤
老
父
心
,
宛
转
设
疑
阵
。
小
弟
少
培
植
,
亦
肯
自
精
进
。
府
县
今
其
试
,
得
覆
名
尚
隽
。
已
缘
家
道
艰
,
往
教
受
人
聘
。
童
蒙
十
二
三
,
功
课
勤
而
慎
。
缕
缕
悉
成
行
,
固
封
还
密
印
。
因
欢
付
小
诗
,
人
生
当
自
振
。
勉
哉
毋
懈
怠
,
以
作
千
里
骏
。
亲情
励志
情感
读书
记事
译文
大儿子又出了门,因为没有家书,所以感到忧愁。
突然收到家信,急忙在油灯的余烬旁打开信封。
认出是二儿子的笔迹,文辞条理相当通顺。
信中先说了母亲安好,再讲述家中的年成荒歉、粮食短缺。
幸而家中没有遭受太大的摧残,家族及亲友也都安然无恙。
大姐嫁到邻县去,她的丈夫客死他乡,棺木已备妥。
恐怕老父听到噩耗会伤心,于是他们编造谎言来保护他。
小弟从小受的栽培不够,但他也能自己发奋用功学习。
现在他参加了府县组织的考试,已经取得好成绩并因此获得名誉。
因为家境困难,他已经出门教人以获得聘请。
教的是十二三岁的儿童,他们学习勤奋认真。
他的教诲如丝如缕,条条清晰,我封好信件并盖上印章。
因为收到家信而感到高兴,写下这首诗来抒发情感。人生应当自强不息。
勉励自己不要懈怠,以此作为前行的动力,成为千里骏马般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缪烜所作,名为《接次儿所寄家信,喜而勉之》。诗中描绘了接到儿子家信后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勉励。诗的开头“大儿复出门,愁乏书家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消息的渴望。接着,“家信忽然来,开缄就灯烬”描述了收到家信时的惊喜与紧张心情。通过“认是次儿笔,文理颇明顺”,诗人确认了信件的来源,并对儿子的书写能力表示赞赏。接下来的几句“先言母氏安,次述年荒馑”,展现了信中内容的详实,不仅有关于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还有对自然灾害的描述。诗人对“幸不大摧残,族党皆无衅”的表达,体现了对家族安全与和谐的重视。信中还提到了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如“大姐嫁邻县,其夫旅归榇”,以及“小弟少培植,亦肯自精进”。这些细节展示了家庭成员各自的生活状态和努力。最后,“府县今其试,得覆名尚隽”暗示了家庭成员在地方考试中的表现,表达了对他们的肯定与期待。“已缘家道艰,往教受人聘”则反映了家庭经济的困难,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诗中“童蒙十二三,功课勤而慎。缕缕悉成行,固封还密印”描绘了年轻一代的学习情景,强调了勤奋与谨慎的重要性。“因欢付小诗,人生当自振。勉哉毋懈怠,以作千里骏”则是诗人对后辈的勉励,希望他们能够自强不息,成为未来的千里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展现了传统家庭价值观和对后代的期望,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