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齿
写水
怀古
情感
悼亡
咏史

译文

黄河从西而来冲破了昆仑山,声势浩大直抵龙门关。
波涛滔天,连尧帝也为此惊叹。大禹治理千川,不顾家中儿啼,一心治水。
平息了湍急的洪水,让九州大地开始种植麻桑。洪水的危害消除后,只剩下漫天风沙。
一位披头散发的老者疯狂又痴迷,清晨独自涉水不知为何。
旁人劝阻他的妻子也阻止,但他坚持要过河,不顾一切。
虽然能与猛虎搏斗,但面对黄河却难以跨越。
他果然在河中溺亡,尸体漂流在海边,身旁有一条巨鲸,白牙如雪堆积。
啊,你啊,你的尸骨悬挂在鲸鱼之间,箜篌的悲伤声再也无法回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与古人对其力量的敬畏。开篇即以“决昆崖”、“咆吼万里触龙门”勾勒出黄河奔腾不息的宏伟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波滔天,尧咨嗟”则透露出诗人对这股力量既敬佩又忧虑的情感。接着,“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表达了古代圣王大禹治水的英明与民众的安居乐业。“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一句,通过对洪水之害的描绘,揭示了黄河在历史上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苦难。然而,“其害乃去,茫然风沙”则转换为自然景观的恢复与平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一段,诗人以一个老者的形象出现,他似乎已经迷失在黄河无尽的流淌中,而旁人的劝阻也未能留住他的脚步。这里展现了人与自然力量相抗衡的悲壮情景。“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一句,则揭示了老者最终被河水吞没,成为永恒的一部分,而那神秘的长鲸形象则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色彩。最后,“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一段,以一种哀伤的情感回顾老者的命运,其骨骸在水流中悬挂,如同古代乐器般发出凄厉之音,传递出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无限哀痛。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观,更通过对自然力量与人类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李白

1048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