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悼亡
怀古
写景
抒情
亲情
春景
写山
田歌曲谣

译文

行至古老的上留田,孤零零的坟墓多么显眼。
积累了万古的哀怨,春天的草不再生长。
悲伤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白杨树的哀鸣令人心碎。
询问这是谁家的土地,埋藏着荒草丛中的坟茔。
老人曾告诉我,这里就是上留田。
蓬蒿覆盖的坟墓如今已平整,昔日兄弟死亡,兄长未能安葬。
他人在此立碑纪念,如同一只鸟死引发群鸟哀鸣,一兽亡触动百兽震惊。
桓山的鸟儿因分离而痛苦,想飞走却无法决断。
田氏家族在危急中骨肉分离,连晴空白日也似乎为之悲痛。
两棵树的枝叶本为一体,东边的枯萎西边却繁茂。
无情感的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世间的恩怨纠葛。
孤竹国的延陵让位扬名,高尚的风范遥不可及,衰败的潮流激起清流。
关于一尺布的民间谣传,耳朵都塞不住这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的《相和歌辞·上留田》,它描绘了一幅战争废墟与生命悲凉的画面,表达了对战争后果深刻反思的情感。诗中的“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等句子,不仅形象地展示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更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沉重和悲怆。诗中通过“春草不复生”来强调生命的断绝,"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则是对这片刻骨铭心之地的感慨。这里的“白杨声”,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象征着哀伤和死亡。而“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昔之弟死兄不葬”的句子,则是对战乱中生命尊严被践踏的控诉。"蓬科马鬣今已平"一句,通过对比曾经的繁盛与现在的荒凉,更凸显了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他人于此举铭旌,一鸟死,百鸟鸣;一兽死,百兽惊”等句子,则是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一种生灵共感之情,通过动物的反应来反映战争带来的恐惧与混乱。“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表达了战乱中生灵无法逃脱悲凉命运的无奈。"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则是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造成的深重创伤的描写。“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通过树木来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和命运,表达了战乱中亲情的断裂和生活的破碎。最后,“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则是对自然界中事物本能的反思,以及人类在战争中的无助感。"孤竹延陵,讓國揚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英雄事迹的缅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果的描绘,展现了李白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生命尊严、战争灾难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李白

1048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