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水
抒情
赞美
地点
城市
秋天
抒情兼写景

译文

最初我怀疑这是潇湘之水,却被锁在了朱门之内。
时而能见到水底倒映的月亮,随着池水上的风轻轻摇动。
清新的气息滋润着竹林,白色的光芒连接着虚空。
浪花簇拥着高空的羽翼,岸边的花草金碧辉煌。
几亩之地内,水波环泛,似乎永无止境。
我希望能追随神仙的伴侣,飘然自在地遨游四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初疑潇湘水,锁在朱门中。" 这两句以疑惑的语气开篇,潇湘水的意象被巧妙地与朱门相结合,既表现了对美好景致的发现,也暗示了一种隔绝与封闭的情境。"时见水底月,动摇池上风。" 水中之月不仅增添了诗境的梦幻色彩,而且随着水波的微动而引起池面风的轻摇,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清气润竹林,白光连虚空。" 清新的空气滋养着竹林,而那白色的月光似乎连接上了天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浪簇霄汉羽,岸芳金碧丛。" 这两句通过对水波与岸边景物的描绘,更增添了一份生动与层次感,尤其是“金碧丛”一词,不仅形容了植物的美丽,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何言数亩间,环泛路不穷。" 诗人似乎在问,对于这片数亩地的景致,又怎能说是有限和单调呢?因为这里的风光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赏,都会有新的发现。"愿逐神仙侣,飘然汗漫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仙侣、达到与自然合一的愿望,“飘然”二字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轻松自如之感。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孟郊

499首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