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
写水
写黄河
历史哲理
咏物
王莽

译文

从古以来四条大河各流归大海,为什么如今黄河竟扰乱了淮河的流向?
新朝的统治者想用智慧超过神禹,却导致四条大河的名声与实际状况相违背。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梦斗的《贝丘道中看王莽所塞黄河旧迹》。诗中探讨了黄河改道与历史人物王莽的关系,以及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各自入海的传统格局被打破的现象。首句“从来四渎各入海”,点明了古代中国河流自然流向的特点,即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分别流入大海。接着,“底事黄河今乱淮”提出疑问,黄河为何改变了原有的流向,不再遵循传统的入海路径,而是影响到了淮河。这种改变在诗中被视为异常现象,暗示了某种人为因素或自然变迁的影响。“新莽智欲出神禹”一句,将话题引向历史人物王莽。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以篡夺帝位而著称。这里诗人认为,王莽可能试图效仿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但其行为却导致了四渎名称与实际流向之间的不一致,即“坐令四渎名实乖”。这不仅指出了黄河改道对地理格局的影响,也暗含了对王莽行为后果的反思,以及对自然规律与人为干预之间关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河改道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注,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行为后果的深思。诗人在赞美自然秩序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