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
年
游
·
姑
溪
八
月
十
八
日
寄
怀
里
中
同
学
诸
子
去
年
此
日
,
桂
花
影
里
,
好
句
坐
秋
阴
。
今
年
此
日
,
桂
花
何
在
,
欹
枕
一
秋
心
。
卷
帘
还
起
,
何
来
明
月
,
窥
梦
到
孤
衾
。
半
秋
匀
染
,
已
深
深
、
潮
长
镇
难
禁
。
秋天写景
怀旧抒情
桂花
思乡之情
回忆梦境
译文
去年这个时候,正坐在桂花树下的阴影里,我创作了一首好诗,沐浴在秋日的阴凉中。
今年这一天,桂花树在哪里呢?我斜靠在枕头上,心中充满了秋天的思绪。
卷起窗帘时,忽然发现明亮的月亮从窗外窥视进来,照在我的孤枕上,惊扰了我的梦境。
秋色已经深深染遍了大地,就像潮水一样无法抑制地蔓延开来。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时光流转中的个人感受。词人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中秋之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去年此日,桂花影里,好句坐秋阴。”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桂花的香气与月光交织,仿佛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这里的“好句”不仅指诗句,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去成就的追忆。“今年此日,桂花何在,欹枕一秋心。” 转而表达出对今年中秋情景的失落感。桂花的消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欹枕一秋心”,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卷帘还起,何来明月,窥梦到孤衾。” 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卷起窗帘,明月悄然入室,似乎在窥视着诗人的梦境,但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孤单。这里的“孤衾”更是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半秋匀染,已深深、潮长镇难禁。” 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秋天的色彩逐渐深沉,如同情感的积累,难以抑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情感的累积比作潮水的涨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波动。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猜您喜欢
枯荷晚过荒园,池荷披谢殆尽,闻人言秋娘怛化丁沽已逾匝月,重念昔游对之成咏(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年来此地经行处,一日伤心独晚归。旧过横塘终不渡,每闻清曲辄增欷。秋初已共黄淤老,花尽难禁白露晞。园事纵非能勿感,剩看凉柳自依依。
杀气不在边
唐·孟郊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凉.....
忆江南(其五)刁学士宅藏春坞
宋·仲殊
南徐好,春坞锁池亭。山送云来长入梦,水浮花去不知名。烟草上东城。歌榭外,杨柳晚青青。收拾年华藏不住,暗传消息漏新声。无计奈流莺。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徐倬
高秋一叶下梧桐,有客扬帆夕照中。多病百年兼恨别,依人千里自途穷。沧江白露鱼龙夜,冷月黄沙草木风。老去休思空冀北,曰归终拟侩墙东。
雨中留宿张幼千家(其一)
明·黎民表
秉烛坐清夜,摊书共草堂。疏砧秋思早,微雨客衾凉。鸡黍成良晤,风波忽异乡。羁愁稍披豁,触目见琳琅。
丙寅岁旦试笔
明·董纪
偻指浮生半百过,少年豪气渐消磨。人来献岁无他祝,乡里衣冠剩不多。
秋暮寄怀孟畹
明·黄淑德
孤馆萧条落叶红,故人遥隔水云东。追思往事浑如梦,转觉豪华总是空。径草乱垂犹带露,庭花渐老不禁风。愁怀缕缕凭谁诉,閒倚阑干数断鸿。
登高晚思
宋·宋祁
喜祓尘襟属丽谯,高旻雨罢暑氛销。游回宿鸟霞横岭,唱杀寒蝉柳抱桥。戍壁风烟閒尉候,客亭灯火混渔樵。山川信美非吾乐,已是三年去国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