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物抒情
咏物
动物
边塞
情感
孤雁

译文

第一句“一声凄切度河梁,不诉离群也断肠。”可以翻译为:“一声凄切的叫声穿越河梁,即使不诉说离群的悲苦,也足以让人断肠。”这里描述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表达了离别之痛。
第二句“寂历寒沙眠铩羽,空明霜月照分行。”可以翻译为:“在寂静的寒沙中,鸟儿疲惫地栖息,空明的霜月照亮了它们分行的轨迹。”这里通过描绘寒沙、霜月等景象,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第三句“无心避患衔芦荻,肯恋馀生逐稻粱。”可以翻译为:“(这里的主体)没有心思避开祸患,只是衔着芦苇和荻草(求生),却愿意用余生去追求稻粱(生活所需)。”这里表达了主体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坚持。
第四句“闻道边庭尚征戍,孤鸣幸勿到辽阳。”可以翻译为:“听说边庭还在进行征战戍守,孤独的鸣叫希望不要传到辽阳。”这里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远在他乡亲人的挂念。

赏析

这首清代叶枌的《孤雁》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雁在秋夜中的悲凉境遇。首句“一声凄切度河梁”,以雁鸣的凄厉声音起笔,传达出其独自穿越河流和桥梁的孤独感。"不诉离群也断肠"进一步强调了它与雁群分离的痛苦,即使不言说,内心的哀伤也足以令人肝肠寸断。接下来的两句“寂历寒沙眠铩羽,空明霜月照分行”,通过描绘雁在寒冷的沙滩上独眠,羽毛凌乱,以及在明亮的霜月下独自飞行的景象,强化了它的形单影只和无助。雁儿无心躲避祸患,宁愿含着芦荻求生,也不愿为了稻粱之利而追逐人群,表现出其坚守自我和孤高的品质。最后,“闻道边庭尚征戍,孤鸣幸勿到辽阳”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希望这只孤雁不要飞往战事频发的辽阳,以免遭受更大的不幸。整首诗以雁自比,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漂泊和战争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