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港
道
中
持
节
番
寮
往
复
还
,
海
声
溪
韵
共
潺
湲
。
红
蕉
径
里
居
人
少
,
紫
蔗
田
边
牧
竖
閒
。
小
队
骎
骎
投
野
宿
,
前
旌
冉
冉
渡
沙
湾
。
夕
晖
澹
著
倪
黄
笔
,
一
抹
平
林
数
尺
山
。
写景
田园
地点
平林
夕晖
海声溪韵
小队野宿
沙湾渡河
红蕉径
紫蔗田
四季景色
平林山景
赏析
这首《茅港道中》由清代诗人张湄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茅港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首句“持节番寮往复还”,开篇即以“持节”二字,点明诗人肩负使命,往返于番寮之间,既显其公务繁忙,又透露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气息。接着“海声溪韵共潺湲”,将大海的波涛与溪水的潺潺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红蕉径里居人少,紫蔗田边牧竖閒。”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致。红蕉径上行人稀少,紫蔗田边牧童悠闲自得,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祥和。红蕉与紫蔗,色彩鲜明,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小队骎骎投野宿,前旌冉冉渡沙湾。”描述了行军队伍在野外宿营的情景。小队迅速而有序地安营扎寨,前导的旗帜缓缓移动,穿越沙湾,既体现了军事行动的严谨与效率,也流露出一种壮丽与豪迈。最后,“夕晖澹著倪黄笔,一抹平林数尺山。”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如同画家倪瓒、黄公望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一抹平林,几座远山,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丽画卷,展现了诗人对旅途中的美好景色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