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边塞战争
宫廷景物
借景生情
自然风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沧桑与战争带来的阴霾,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首句“曾谒祥曦羽盖黄”,仿佛穿越时空,让人想象到古代帝王的威仪,祥曦象征着辉煌与荣耀,羽盖黄则暗示着尊贵与庄严。这句诗通过描绘曾经的辉煌场景,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天衣纷扰御炉香”一句,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通过“天衣”与“御炉香”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略带混乱的氛围。天衣可能是指帝王的服饰,而纷扰与香烟的对比,暗示了表面的繁华与内在的动荡。“蒙尘草莽干戈隔”中的“蒙尘”与“干戈”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后者则是战争的象征。这一句通过空间上的隔离,强调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以及战乱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最后一句“坐看边氛蔽日光”,以“边氛”比喻边境的战事,而“蔽日光”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阴影笼罩一切,遮蔽了光明。这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以及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赵鼎

339首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为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构陷,罢相,出知泉州。旋即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追赠太傅、丰国公,赐谥“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南宋政治家、词人。自号得全居士。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猜您喜欢

献州道中
宋·文天祥
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十步九崎岖,山水何破碎。坐令管仲小,自觉伯夷隘。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骅骝出清庙,过都真历块。历.....
厅斋消夏(其二)
清·黄家鼎
苏张游说早空还,上相星轺指马关。国计输金兼割地,儒臣抗疏欲移山。辽阳城郭千旗外,横海楼船一炬间。毕竟将军能胜敌,降书递后尚雍娴。
沁园春(其三)
宋·刘将孙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
登谪仙楼有怀千山
明·释今无
欸乃听残客思愁,来登江上谪仙楼。寒风直扇金陵雨,怒浪长连白鹭洲。万里中原腾杀气,三边朔漠怨貂裘。分明掩泣凫归日,回首茫茫又两秋。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一)
唐·许棠
天降贤人佐圣时,自然声教满华夷。英明不独中朝仰,清重兼闻外国知。凉夜酒醒多对月,晓庭公退半吟诗。梁城东下虽经战,风俗犹传守旧规。
闻顾山被兵
清·黄毓祺
寒饿无端仗友生,柴门幽事颇关情。萧森响送微风竹,缥缈香浮细雨橙。瓮里长腰堪果腹,笼中卑脚自呼名。山村见说今如洗,敢信何乡可避兵。
周太博携诗见投作诗酬之
宋·程俱
在事常郁郁,抛官意扬扬。安能屈五斗,秉耒庸何伤。往者永康令,柴桑远相望。烹鱼得赪尾,缩手生背芒。投簪息吾驾,刺口时谈王。坐见明月溪,柔柯擢长杨。愿以三寸舌,横流制汤汤。櫑.....
罗敷媚(其一)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一湖风漾当楼月,凉满人间。我与青山。冷淡相看不等闲。藕花社榜疏狂约,绿酒朱颜。放进婵娟。今夜纱窗可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