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
上
市
楼
春
睡
厌
都
城
,
车
毂
喧
喧
枕
上
声
。
此
夜
客
情
还
冷
淡
,
一
林
风
露
夏
鸡
鸣
。
写景抒情
城市生活
季节
情感表达
怀乡思人
自然风物
译文
第一句“市楼春睡厌都城,车毂喧喧枕上声。”可以翻译为:“在市楼上的春日睡梦中,我厌烦了整个都市的喧嚣,车辆往来碰撞的声音在枕边响起。”
第二句“此夜客情还冷淡,一林风露夏鸡鸣。”可以翻译为:“这一夜,我的情绪依旧冷淡。听着林中风吹过的声音和鸡鸣声,在这露水和微风之中度过了夏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春日夜晚在京城的旅馆中,因外界的车马喧嚣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诗中的“市楼春睡厌都城”一句,将京城的繁华与喧闹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春日的慵懒与都市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车毂喧喧枕上声”进一步强化了外界环境对诗人的影响,车轮滚动的声音穿透梦境,打破了诗人的宁静,使得他难以沉入梦乡。这种情境下,诗人的思绪被外界的喧嚣所牵动,无法得到片刻的安宁。“此夜客情还冷淡”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感。在这样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面对着外界的嘈杂,诗人的内心情感显得格外冷淡,似乎连春日的温暖也无法触及他的心灵深处。最后,“一林风露夏鸡鸣”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夏夜的风、露水和鸡鸣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这不仅呼应了前文的“春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通过夏鸡的啼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处繁华都市中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宁静的情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赵鼎
339首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为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构陷,罢相,出知泉州。旋即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追赠太傅、丰国公,赐谥“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南宋政治家、词人。自号得全居士。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饮黄池朱友龙舍
宋·董嗣杲
换舟入里港,那惧江风横。今夕月色朗,天下呈圆镜。小舣蕃庶乡,夜灯万星映。倏逢可人情,立论不失正。挥毫喜相誉,笔势自遒劲。酒壶不住荡,斟酌各取性。不强亦不辞,此醉颇入圣。江.....
归涂春晚(其三)
宋·杨冠卿
暂解征骖野水湄,卷衣上马夜何其。客愁政自不堪说,残月一声闻子规。
青玉案
宋·李清照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瀼西寻少陵故宅不得
清·黄琮
君心出峡水,日夜趋襄阳。萍踪滞夔府,两鬓成秋霜。西阁闻猿声,终日涕泗滂。白盐与赤甲,万仞山苍苍。我来寻瀼西,村树亦已荒。故券傥可得,为君新草堂。
忆舍利殿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圆月有情夜,松风无尽年。暗凉生殿石,微热上炉烟。结像长如在,龛灯共不眠。诸天有成毁,悲泪自成天。
戏简文量(其一)
明·陆釴
连娟新月照黄昏,无事知君静掩门。醉里无功应自适,愁来仲孺与谁论。金鱼定想娇儿觅,鸾镜难忘舞影存。昨夜天风欺独客,青绫吹透不成温。
清平乐
明·莫是龙
春光已半,无语空肠断。亭院落花脂粉乱,扫却坐来还满。玉关消息难凭,机头锦字初成。愁似故园芳草,东风一夜还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