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种
芭
蕉
芭
蕉
移
种
未
多
时
,
濯
濯
芳
茎
已
数
围
。
毕
竟
空
心
何
所
有
,
攲
倾
大
叶
不
胜
肥
。
萧
骚
莫
雨
鸣
山
乐
,
狼
籍
秋
霜
脱
敝
衣
。
堂
上
幽
人
观
幻
久
,
逢
人
指
示
此
身
非
。
咏物
写植物
写芭蕉
抒情
哲理
写风
译文
移种芭蕉没有多久的时间,它的叶子就已经长得很茂盛,数量多到环绕成圈。
它的空心到底有何所有(里面是什么),我尚未能看清。只是它倾斜的身体上巨大的叶子承受不了过于繁盛的果实,给人一种虚浮感。
在不间断的细雨中,它的声音如同山间的乐音一般悠扬;在秋霜的打击下,它的大叶落满地面,显得破败不堪。
堂上的隐士已经看透了世间的幻象,他经历了许多,逢人便指点着说,这身外之物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新种芭蕉》,描绘了芭蕉初种不久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芭蕉生长的动态,"濯濯芳茎已数围",写出芭蕉茎干粗壮,生机盎然。接着,诗人对芭蕉的内心世界进行想象,"毕竟空心何所有",暗示芭蕉看似繁茂实则空虚,与后文"攲倾大叶不胜肥"形成对比,形象地表现出芭蕉叶片硕大却难以承受过多养分的状态。"萧骚莫雨鸣山乐,狼籍秋霜脱敝衣",通过风雨和秋霜的刻画,展现了芭蕉在自然环境中的坚韧与变化,即使遭受摧残,仍保持其本色。最后,诗人借芭蕉寓言人生,"堂上幽人观幻久,逢人指示此身非",以"幽人"自比,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认为人如芭蕉,外表繁华,内里空洞,经历世间幻变后,更能看清自我本质。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芭蕉为载体,寓言人生哲理,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泊云安下大风骤雨作柏梁体一篇
宋·邵博
晴空赤日飞丹霞,扁舟春热汗且呀。寒温之候无乃差,朝犹挟纩莫著纱。祝融暴横势莫加,骤将炎赫移韶华。东皇游冶穷豪奢,未终节序还其家。忽惊猛吹扬白沙,烟云四起相邀遮。空中轣辘鸣.....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玄珠歌(其十五)
唐·张果
玄珠玉树有根苗,水际连天永不凋。真火含虚如赤日,金华结魄六时潮。
张节妇(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金垆爇沉水,一气绪双霞。死作经天月,生为向日花。兔丝虽已断,鸾镜庶无瑕。持此酬君子,床空莫怨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