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怀
便
写物咏史
写树
桧树
咏物言志
怀古抒情
节令未详

译文

你的家中有棵大桧树,高达百尺,树根粗壮如车轮,树干笔直。
壮健的人伸手连臂也不能抱住它,孤鹤似的高飞直立。
狂风大作撼动大地使枝干摇动,大雪覆盖了天空洗净了它的颜色。
有人说这棵桧树已有三百年历史,但不知道是谁种植的。
你家的大夫虽然年老却没有遇到好的机遇,一生正气凛然不曾屈服。
他终身不曾提及回故乡,但他的爱民之心让人们怀念他的旧居邑。
这位老人和这棵桧树都十分相似,他们共同经历世事,永远不会结束。
你的家住在山边,那里没有好的木材,只能用栎树做柱子、栋梁来遮挡太阳。
即使要牺牲生命来建造大厦,也担心其他木材无法与之相匹配。
让它在云间留下枝叶,使人们长久叹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高大挺拔的桧树,其根深如车轮,躯干笔直,即使是壮汉也难以环抱,象征着主人任氏家族的坚韧和高尚。诗人通过狂风劲吹、大雪覆盖的场景,展现了桧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联想到这桧树已有三百年历史,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暗示了任氏家族的悠久传统。诗中还将任氏家族与桧树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同样经历了世事沧桑,但始终保持着不屈的性格。任氏家族的主人一生坎坷,却从未低头,直到去世也不愿返回故乡,其精神如同桧树一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诗人感慨,即使南山缺乏优质木材,任氏家族也能以自己的坚韧影响周围,他们的精神力量超越了物质的限制。最后,诗人希望这棵桧树能继续傲然挺立,其枝叶直指云霄,让后世之人感叹不已,寓意任氏家族的精神将永存世间。整首诗赞美了任氏家族的坚韧品格和桧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