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内
与
君
少
年
初
相
识
,
君
年
十
五
我
十
七
。
上
事
姑
章
旁
兄
弟
,
君
虽
少
年
少
过
失
。
昏
晨
定
省
岁
月
短
,
五
十
还
朝
定
何
益
。
忧
深
责
重
乐
无
几
,
失
足
一
坠
南
海
北
。
身
居
阱
中
不
见
天
,
仰
面
虚
空
闻
下
石
。
丈
夫
学
道
等
忧
患
,
妇
人
亦
尔
何
从
得
。
归
来
旧
许
生
白
须
,
回
顾
惭
君
发
如
漆
。
迁
居
汝
南
复
何
事
,
龟
老
支
床
随
所
掷
。
相
望
一
月
两
得
书
,
闻
君
肺
病
久
消
释
。
我
经
三
伏
常
暴
下
,
近
喜
秋
风
扫
烝
湿
。
病
除
寝
食
未
复
故
,
相
见
犹
惊
身
似
腊
。
刘
根
夫
妇
俱
有
道
,
去
日
饶
君
著
鞭
策
。
抒情
爱情
思乡
忧民
怀古
病中寄情
友情
赠别
译文
“与君少年初相识,君年十五我十七。”可以翻译为:“我们年轻时初次相识,你十五岁,我十七岁。”
“上事姑章旁兄弟,君虽少年少过失。”意为:“在处理家庭事务和与兄弟相处时,你虽然年轻,但也有过失。”
“昏晨定省岁月短,五十还朝定何益。”意思是:“早晚问安,尽人子之责的时光虽短暂,但五十岁还回去(家)有何意义呢?”
“忧深责重乐无几,失足一坠南海北。”翻译为:“承担了深深的忧虑和重大的责任,快乐的时光很少,一旦失足就会从南到北掉入深渊。”
“身居阱中不见天,仰面虚空闻下石。”表示:“身陷困境中无法见到天空,仰面朝上看却只有空空如虚中听闻石头落下的声音。”
“丈夫学道等忧患,妇人亦尔何从得。”可以理解为:“男人学道都要经历忧患,作为女人更是如此,这样的境遇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归来旧许生白须,回顾惭君发如漆。”意思是:“归来的承诺之后可能我已经生出了白须,再回首看你仍然黑发如漆。”
“迁居汝南复何事,龟老支床随所掷。”此句表述了迁居汝南又有何意义?就像是那只年老的乌龟只需依随人们的抛掷(任人摆布)。
“相望一月两得书,闻君肺病久消释。”表示:“我们一个月两次互相写信,听说你的肺病已经久治消解了。”
“我经三伏常暴下,近喜秋风扫烝湿。”翻译为:“我经历过三伏天的炎热且经常有下泻之症,最近欣喜于秋风能扫去炎热和湿气。”
“病除寝食未复故,相见犹惊身似腊。”意思是:“病愈后虽然睡眠和饮食还没有恢复到从前,但相见时仍会惊讶于你的身体像被风干了一样。”
“刘根夫妇俱有道,去日饶君著鞭策。”这里的意思可能是指“刘根夫妇都是明道之人,你还有时间继续努力提升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寄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回忆了年轻时与妻子初次相识的美好时光,接着描述了妻子的贤良,即使年纪轻轻也懂得责任和谨慎。诗人感叹时光匆匆,自己年岁已高,担心无益于朝政,同时也忧虑生活中的忧虑和责任使快乐减少。“身居阱中不见天”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困境,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自嘲说自己可能无法像当初许诺的那样保持青春,看到妻子乌黑的头发,更觉惭愧。接下来,诗人提到搬家至汝南,生活琐事繁多,但仍期待与妻子通信,得知她身体渐好。最后,诗人以刘根夫妇为例,赞美他们的修行,同时鼓励妻子坚持下去,自己也在经历疾病后感受到秋风带来的舒爽,期待重逢时能恢复往日活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对家庭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江南好·寄海升六弟
清·张秀端
长相忆,三楚旧游时。一舸倚蓬看碧岫,双柑携酒听黄鹂。绕膝共娱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