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鲜
于
子
骏
益
昌
官
舍
八
咏
(
其
二
)
竹
轩
幽
轩
离
纷
华
,
惟
有
一
丛
竹
。
纤
梢
起
馀
寒
,
紫
笋
散
轻
馥
。
擢
干
春
雨
馀
,
挺
节
秋
霜
足
。
不
知
岁
时
改
,
守
此
娟
娟
绿
。
上
有
吟
风
蝉
,
空
腹
未
尝
食
。
剪
伐
非
所
辞
,
不
受
尘
土
辱
。
写景
咏物
赞美
秋天
情感
友情
山水
田园
植物
竹
节气
秋霜
译文
幽静的轩窗远离了繁华喧嚣,只有一丛竹子生长在这里。
纤细的竹梢上还带着余寒,紫色的笋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春雨过后,竹干挺拔而出,秋霜降临时,它的节操坚韧不屈。
不知道时间流逝,它依旧保持着娟娟绿意。
竹上有风中吟唱的蝉儿,而竹子空腹之中从未有过食物。
即使被剪伐,它也不会拒绝,因为它不愿受到尘土的玷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二)竹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竹轩画面。他首先赞美竹轩远离尘世繁华,只有那一丛翠竹静静矗立,透露出丝丝凉意和淡淡的清香。春雨过后,竹竿更加挺拔,秋霜过后,竹节更显坚韧,展现出竹子不随岁月变迁而改变的娟秀绿色。诗人进一步赋予竹子以人格化,通过吟风的蝉来象征竹子的高洁,即使空腹也不食尘土,表达出竹子的清高和坚守。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不惧怕被修剪,宁愿保持这份清洁,不受世俗的玷污。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竹言志,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