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哲理
夜景
明月
情感
四季
冬季
读书
咏物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中的第二首,题为“待月轩”。诗人通过描绘轩前的景象,表达了对月亮的欣赏和对人生的哲思。首句“轩前无物但长空”,写出了待月轩前空旷开阔,只有无边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孤月忽来东海东”描绘了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景象,以“孤”字渲染了月的孤独,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圆满定从何处得,清明许与众人同”这两句,诗人思考月亮为何能如此圆满明亮,同时又感叹这种清明之美是普照大众的,暗含着对公正无私的道德追求。他以月的圆满象征人生的理想状态,表达出对人世公平的期待。“怜渠生死未能免,顾我盈亏略已通”中,“渠”指月亮,诗人感慨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如同人生无法避免生老病死。而他自己对于人生的盈亏变化,似乎已有了一些领悟。最后两句“夜久客寒要一饮,油然细酌意无穷”则转而写诗人深夜独酌,借酒消愁,月光下品酒,思绪万千,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引,寓言人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体现了苏辙诗歌的深沉内涵。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春夜谣
明·谢晋
花梢日堕房栊黑,蜡炉初烧画屏侧。翠鬟重整待归筵,嘶马无声桂花陌。嫦娥唤月出海宫,薄云碎帖鱼鳞红。徘徊徐下阶瑶立,下尽荼蘼阴转东。莺魂蝶梦芳丛底,飘荡春风一千里。重城漏断来.....
和荅诗十首(其七)和松树
唐·白居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
幽居五首(其一)
明·金大舆
篱落豆花满,阶除苍藓多。微云翻早雁,轻雨滴寒莎。负手看青竹,牵衣爱绿萝。萧条扬子宅,独酌有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