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花
咏物
秋天
怀旧
怜惜
写枯萎
赞美

译文

葵花已经凋谢,结出的籽压弯了枝头。
经过风雨的摧残,长条倒卧在土丘上。
回忆当初放花的时候,旌节高耸挺立。
能有几时得到合适的时机,最终却变得杂乱无章、荒芜无序。
它的根无法承受风雪的侵袭,只能被采摘剥落,留下种子。
我不忍心烧掉枯萎的茎,于是将其堆积在墙角。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赋园中所有十首》之十,主题为葵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葵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葵花开已阑,结子压枝重",开篇点出葵花盛开的盛况,花朵凋零后,果实累累,显得沉甸甸的,富有生机和重量感。"长条困风雨,倒卧枕丘垄",形象地描绘了葵花在风雨中摇曳,最终不堪重负而倒伏的情景,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忆初始放花,岌岌旌节耸",回忆起葵花初绽时的挺拔姿态,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得时能几时,狼籍成荒冗",感叹葵花盛开的时间短暂,转眼间就只剩下一片狼藉,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浮根不任雪,采剥收遗种",写出了冬日里葵花的根部无法抵挡严寒,只能被弃置,但诗人仍不舍得烧掉枯茎,保留种子以待来年。"未忍焚枯茎,积叠墙角拥",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葵花残余生命的怜惜,将枯茎堆积在墙角,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葵花的生命历程,寓言般地反映了人生的兴衰无常,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深深感慨。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