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殿
西
音乐
乐器
赞美
宫廷生活
人物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乐手在国府中演奏箜篌的景象,通过对乐器、弹奏动作和声响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诗中的意象丰富,音韵流畅,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诗中“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条索金鎝头”一句,便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乐器的形态和弹奏者的手法。紧接着,“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两句,则通过时间的对比,烘托出了朝廷音乐家们日夜不息地在宫殿中练习演奏的情景。“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等句节,生动展现了乐手的技巧和情感投入。每一个字眼都显露出诗人对音乐细节的观察与欣赏,同时也传达出乐手在演奏中的专注和神采。“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两句,以精致的比喻,描绘了箜篌的音色,如同珍贵的珊瑚和罗绮中的珠玉,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声音效果上也达到了极致。“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这几句诗,则直接表达了对音乐欣赏的期待,无论是快速还是缓慢的节奏,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值得从远处细听,也适合近距离体验。整首诗通过对乐器、演奏者动作和声音的细致描写,以及对音乐情感与技巧的高度评价,不仅展示了唐代音乐艺术的辉煌,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顾况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顾况

242首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