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秋天
思乡
思念
写景
写风

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王僧孺所作的《寄何记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无法相见的无奈之情。首句“思君不得见”,直接点明了主题——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相见的心情。接下来,“望望独长嗟”一句,通过反复的“望望”,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远方眺望,心中充满叹息的情景,形象地描绘出思念之深和相见之难。“夜风入寒水,晚露拂秋花”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衬托情感。夜风轻拂,寒水微动,晚露轻拂,秋花摇曳,这些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景象,不仅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何由假日御,暂得寄风车”则是诗人对如何实现与友人相聚的渴望与无奈的表达。他想象着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假期,哪怕只是暂时的,也能借助某种方式(这里的“风车”可能是一种隐喻,象征着某种交通工具或手段)与友人相会。这种设想既表达了对相聚的强烈愿望,也流露出现实中的不可得与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时空限制而产生的无奈与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抒发,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艺术氛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情感表达能力。

王僧孺

39首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郯人(即今江苏镇江人--因历史侨置在江南镇江设北地名为东海郯也就是南徐州)。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后任南康王长史,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后半生颇不得志。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交往甚密。后出任为治书侍御史、钱塘令。梁时,任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丞,时武帝曾作《春景明志诗》五百字,命沈约以下辞人同作,帝以为僧孺诗最好,任其为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后任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一说,因诬而被免官)。后半生颇不得志。免官后为安成王参军事,转北中郎南康王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僧孺好典籍,藏书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三大藏书家。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