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游
斜
川
山
行
无
前
期
,
佳
处
辄
小
休
。
爱
此
岩
壑
名
,
慰
我
寂
寞
游
。
沿
缘
一
水
曲
,
目
运
心
自
流
。
洄
洑
类
修
蛇
,
呀
呷
如
惊
鸥
。
寻
源
忽
而
止
,
惆
怅
复
经
邱
。
邱
中
戴
胜
鸣
,
关
关
互
相
俦
。
农
歌
隔
田
水
,
此
唱
疑
彼
酬
。
丈
人
吾
师
乎
,
知
有
秦
汉
不
。
枕
流
虽
未
能
,
乐
水
且
忘
忧
。
顾
惭
濠
濮
趣
,
天
机
犹
外
求
。
写景
山水
抒情
情感
思乡
怀念古迹
咏物
自然
具体
译文
我原本无此行,却被风景美吸引停歇休。
喜欢这些岩壑之名,慰藉我寂寞的游历。
沿着一条曲折的溪流前行,目光所及之处,心中自然流淌。
溪流回旋如同长蛇,水声呀呷如同惊飞的鸥鸟。
寻找溪流源头却突然停下,心中惆怅,再次经过山丘。
山丘上戴胜鸟鸣叫,鸣声相互应和。
田间传来农夫的歌声,这种歌唱的声音疑是彼此间的回应。
那位老者是我的老师吧,他应该知道秦汉的往事。
虽然我不能像孔子那样枕流水得道,但我喜欢水,水能让我忘忧。
我回忆起在濠水和濮水间的趣味,但仍追求未知的天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间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山行无前期,佳处辄小休”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遇见美景便驻足欣赏的生活态度。接着,“爱此岩壑名,慰我寂寞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在孤独旅程中的心灵慰藉。“沿缘一水曲,目运心自流”写出了诗人沿着水流蜿蜒前行,目光随着流水流转,内心也随之流动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互动与和谐。接下来的“洄洑类修蛇,呀呷如惊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曲折与波澜,以及水面上鸥鸟的惊飞,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寻源忽而止,惆怅复经邱”描述了诗人探寻源头时的意外终止,以及之后的失落与继续前行的心情。这一段既表现了探索未知的渴望,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邱中戴胜鸣,关关互相俦”则转向对自然声音的关注,通过描写田野中戴胜鸟的鸣叫,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随后,“农歌隔田水,此唱疑彼酬”则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场景,通过农人在田间歌唱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智慧的向往,以及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考。“枕流虽未能,乐水且忘忧”则体现了诗人对水的喜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顾惭濠濮趣,天机犹外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追求的反思,以及对于自然之道的谦逊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的佳作。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