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
歌
风
江
潮
动
月
茫
茫
,
懊
蔼
声
中
夜
未
央
。
南
北
东
西
尽
莲
叶
,
不
知
鱼
戏
在
何
方
。
写景抒情
夜晚
莲叶
咏物写风
月色
译文
白话译文:江面上风起潮涌,月光映照其中显得茫茫一片。在懊恼幽暗的声音中,夜色还未结束。
白话译文:无论向南向北向东还是向西,到处都是莲叶。然而,却不知道鱼儿在何方嬉戏。
赏析
这首《棹歌》由清代诗人沈用济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月色朦胧、风起潮涌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风江潮动月茫茫”,以“风”、“江”、“潮”、“月”四个意象串联,勾勒出一幅夜晚江面上风起潮涌、月光如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月茫茫”不仅指月光朦胧,也暗示了夜晚的深沉与辽阔。次句“懊蔼声中夜未央”,通过“懊蔼声”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懊蔼声可能是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或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后两句“南北东西尽莲叶,不知鱼戏在何方”,将视线从广阔的江面转向了更为细腻的景物——莲叶。莲叶遍布江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生命的繁衍与延续。然而,诗人却在此时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不知鱼戏在何方”。这个问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和对未知的好奇。它让读者不禁想象,在这无边的莲叶间,鱼儿们或许正自由自在地游弋,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快乐时光。整体而言,《棹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江边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存在以及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客窗
元末明初·王祎
客窗风雨夜沉沉,形影凄然独拥衾。只有青灯如骨肉,寂寥相伴到更深。
自嘲
明·林大春
翠竹迎风舞,山童见客呼。如何清夜月,清兴半分无。
夜望浮图上相轮绝句诗
南北朝·萧纲
光中辩垂凤,雾里见飞鸾。定用方诸水,持添承露盘。
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其五)
宋·刘黻
酒欲醒时邻已静,斗横月落尚闻桡。炷香杯茗灯相照,不枉人生又一宵。
三山旅夜
宋·真山民
独坐本无况,凄凉更旅中。槛低檐碍月,窗破纸吟风。邻馆笛三弄,谯楼鼓二通。半觞聊自适,新荔擘轻红。
临江仙(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侧帽行吟沧海上,朝潮夕汐蹉跎。珍珠泪少月明多。牛郎逋后恨,龙女嫁时歌。未暝尚看楼阁在,小帘能卷嵯峨。倚阑谁唱定风波。痴云成惨碧,犹自伫姮娥。
与舍弟夜酌二首(其二)
明·谢与思
砌雨春难寐,篝灯夜可怜。寒更人语外,客思蒯缑前。绿自添新酒,青犹恋故毡。欲将乡国泪,竹里百重泉。
闻箫声
明·吴鼎芳
洞箫如缕到尊前,明月高楼夜可怜。何处一声凄易断,千家花柳障晴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