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
岘
亭
英
雄
往
事
堪
叹
息
,
栏
干
徙
倚
情
何
极
。
学
取
山
翁
醉
似
泥
,
不
同
羊
祜
谋
人
国
。
怀古
抒情
咏物
抒情情感
地点
英雄
译文
译文:英雄的往事令人叹息,靠着栏杆久久徘徊,心中的情感何其深重。
译文:学一学山翁醉得似烂泥,不想像羊祜那样谋划治理国家。
赏析
这首诗《拟岘亭》由宋代诗人张商英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对英雄往事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首句“英雄往事堪叹息”,开篇即点明主题,英雄人物的过去令人感叹不已。这里的“英雄”不仅指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也暗含了对当代人物的期待与评价。诗人以“堪叹息”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与惋惜之情,引出下文对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接着,“栏干徙倚情何极”描绘了诗人站在亭中,面对栏杆,思绪万千的情景。这里的“徙倚”意为徘徊、流连,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往的深深怀念。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紧密相连,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学取山翁醉似泥,不同羊祜谋人国。”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用“山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山翁一样,以一种超脱世俗、放浪形骸的态度面对生活,远离权力与政治的纷争。同时,与之相对的是“羊祜谋人国”的典故,羊祜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深谋远虑,致力于国家治理。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角色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既是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思,也是对自己理想人格的塑造。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英雄往事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人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既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又展现了对现实的独立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智慧。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